幼師教育心得隨筆

幼師在平時教學中,有哪些心得?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幼師教育心得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幼師教育心得隨筆篇一:保護幼兒的個性

今天早上桌面遊戲時,我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建構材料:小紙筒、墊板、餅乾積木、雪花片等。我請一半幼兒嘗試做“堆高”的遊戲,當我提出要求後,成成小朋友馬上拿了一筐紙筒獨自堆高。他一會兒把口大一些的紙筒放在上面,一會兒把口小一些的紙筒放在上面,但幾次嘗試均未成功,小紙筒一次又一次地倒了下來。我問大家:“你們用小紙筒可以堆高嗎?”大都幼兒說不行,都說堆上去就會倒下來,只有成成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小紙筒可以做堆高的遊戲,並在一邊嘗試著將小口的紙筒塞到大口的紙筒中去。我在一邊沒有對他的做法做任何阻攔或提出任何建議,而是耐心地觀察。當我要求幼兒用各種輔助材料幫忙進行堆高時,成成好象沒有聽見似的仍然進行著他的做法,而不借用任何輔助材料。過了一會兒,成成用大口對小口的方法居然將3個紙筒連線起來並穩穩地站在桌上,他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看著孩子取得的成功,我也笑了,但同時我也從孩子身上看到了一種可貴的品質。成成是我班上比較有個性,有主張的孩子,只要他認為自己是對的,他就會堅持做。

在這一次堆高遊戲中,他自始自終都堅持自己的觀點,沒有受到老師言語的影響。我想要是今天我阻攔他的話,幼兒的這種難能可貴的個性品質就會給我扼殺了。因為在幼兒中,許多孩子有較明顯的從眾心理,今天成成的表現正是一個絕好的教育挈機,我對他進行了肯定與表揚,同時對其他幼兒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教師應耐心地,花大量時間去觀察、了解幼兒的行為,要有保護好孩子與眾不同的個性品質的意識,允許幼兒的個性存在。這一點對教師、對幼兒都是至關重要的。

幼師教育心得隨筆篇二

幼兒發脾氣的原因

發脾氣是每個孩子外在行為的表現方式,受到挫折、不滿足、冷落、等等後哭叫吵鬧的現象,常常令家長們束手無策。

幼兒發脾氣的成因有許多,該行為的發生與兒童自身的成長、生活環境、缺乏有效的指導及家長的教育方式方法有關。

一、幼兒自身原因:

1、孩子為了吸引家人對自己的關注與注意,當感到自己受到冷落,會藉故哭鬧發脾氣引起媽媽的關注。比如上幼稚園粘媽媽,將安全感移交在媽媽身上,注意力也不能集中自我發展上,拒絕參加活動,封閉自己的行為。

2、用發脾氣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對抗,對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現象、不平等現象還沒有能力糾正,內心渴望平等與規則,就用自己的內心作鬥爭,用發脾氣表現出來。

3、、當孩子得不到正確的方法或指導時,就會胡鬧、破壞,一些讓成人困惑的行為就產生了。如案例所說媽媽將孩子關起來,當成人不能以最好的習慣、舉止、語言面對孩子時,他也會反過來關小朋友。孩子在不明辨好壞時,會吸收模仿成人。當孩子混亂時、做錯事情時,不能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孩子就會以發脾氣的方式待人待事。

4、為了一些小事情逃避責任,怕受到家長的責罰,就以哭鬧來轉移注意力。孩子很多時候不能面對自己做的事情並將責任推向家長,如果家長追究,就會發脾氣逃避責任。

二、家庭教養方式的原因:

1、家長缺乏耐心,善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問題,以至於發脾氣行為影響孩子。不難看出,孩子有暴力傾向與家長的行為方式有關,通過調查了解到,家長遇事著急通常會大喊大叫並說些粗野的話,孩子也會如此。孩子生活在一個不穩定的環境裡,成人對他的態度忽好忽壞,所以孩子會遇事時發脾氣,使用詛咒的語言,暴力的行為,在成人不斷地訓斥中,孩子反覆使用這樣的語言、行為,讓周圍人感受到威懾力。

2、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有些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時候當孩子興奮地向家長講述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沒有回應,孩子會十分惱火的。

3、有的家庭過度溺愛孩子,做事的態度不夠堅定,溺愛造成孩子不願去幼稚園、對某些物品占有欲,他們用哭鬧威脅家長以達到目的。

4、家庭成員教育態度不一致,一方管教,一方坦護,使孩子覺得有了“靠山”,就會出現無所顧忌、動輒哭鬧的現象來滿足自己無理要求,並威脅成人。

三、“規則”幫助孩子

遵守規則的生活會節約孩子的成長成本,給孩子的基本規則,必須符合人性、符合社會文明的,無論在什麼環境、什麼文化中都要遵守。在孩子有能力做到的情況下,逐步實施。

1、需要讓孩子們知道並遵守以下規則:

a、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孩子們自己判斷是非善惡,自發地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與和諧的氛圍。

b、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堅定地告訴孩子並執行。

c、爭搶時告訴幼兒規則:誰先看到的誰先使用,後來者,請等待。

d、面對幼兒發脾氣是的暴力行為,告訴他:粗野的事情不可以做,用文明的方式解決問題。

e、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f、不可以打擾別人。

2、在基本規則的問題上是不能商量的,要非常清晰而堅定地傳達給孩子,這樣他就會非常懂得在什麼時候應該適可而止。哭是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這就是哭的意義。所以,不要害怕孩子哭,也不要被孩子的哭所控制.一段時期過去就會好的。

3、規則是具有彈性的。比如看電視這件事,成人很容易與孩子發生衝突,引起孩子發脾氣。和自己孩子商量好一個小時或固定的時間,成為相互之間的一個約定,它就是一個規則,在這個時間裡看電視的自由由孩子自己把握,家人不可以打擾與破壞,一個小時之後孩子並沒有離開電視,因為孩子沒有看到結尾,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掌握彈性的規則,讓孩子看完結尾,保持孩子對一個故事的完整性。

假如規定的時間到了到了,故事也結束了,孩子沒有遵守規則,家長要提醒孩子,堅定而親切的語氣告訴孩子,孩子也許會大哭大鬧,沒關係,這是他調整的一個機會,讓孩子哭一會,給他空間,讓他慢慢調整,因為我們制定規則的目的是讓孩子接納,這是和他的約定好的,他需要從現在開始遵守自己的約定。

4、購物、買物品、去超市,和孩子商量一個規則:只能挑三樣東西,滿足孩子的願望同時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年齡小一些的孩子這樣做,對大一點的孩子,給孩子5元錢,讓孩子選擇適合的商品,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滿足孩子內心需要,滿足孩子願望。

5、在交往中讓孩子們先制定遊戲規則,並共同遵守遊戲規則是非常必要的,在遊戲中教師要作為一個觀察者,培養幼兒逐漸自己解決問題、處理矛盾的能力。

6、成人更應該遵守規則。家長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孩子情緒控制能力有限,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和耐心引導。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

總之,孩子的發脾氣原因多種多樣,從中讓我們看到孩子發脾氣的背後一定的緣由,利用發脾氣的契機,真正要了解他們,走近他們,指導家長正確處理孩子發脾氣,,從中讓孩子感受到成人的愛。

幼師教育心得隨筆篇三

兒時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給一群‘小不點’當老師,開始覺得既新鮮又好玩,心想;對付那些乳臭未乾的小不點,還能難那去。可一旦當我滿懷熱心地來到他們中間、才發覺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上班第一天他們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不願意上幼稚園的孩子毫不客氣地把眼淚鼻涕當見面禮擦在了我精心挑選的衣服上,走了家長的孩子哭的吐了一地,又有上廁所拉大便的,於是我手毛腳亂地給他洗清乾淨、、、原本以為輕鬆快樂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而存在胸中的那份豪情壯志,已被打磨得所剩無己了,難道這就是我所嚮往的生活。難道這就是我要追求的事業。我困惑了。

當我在困惑中感到度日如年時,卻發現周圍的老師們總能面帶微笑。愉快從容地面對著發生的一切,孩子哭了不急不躁,摟道懷裡輕聲細語一番 就使孩子破涕為笑,孩子哭鬧時吐了一地,從容地打掃乾淨,就像對待自己孩子那樣自然親切,無私無求、後來以為幹事業就要乾的響噹噹才有理想、有抱負,此刻我頓悟了‘水落石穿,鐵棒成針’正是千千萬萬個老師點滴小事做起,默默無聞的奉獻才換來了這太陽下最神聖的職業,於是我的心情豁然開朗,今後的人生又有了努力的方向。

以後的日子裡我學著老教師蹲下來與孩子們說話,用耐心教導每一個孩子,生活中做孩子的母親,學習中做孩子的導師,遊戲中做孩子的夥伴。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 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來驚天動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間教室 放飛 的是希望 守巢 的 總是你,長大後我 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 的是功利,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秘,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你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淚滴。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台,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