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春有關的美文隨筆:一花知春春滿眼

編者按:美麗的花兒綻放的時候,就說明春天已經來了,可以算是“一花知春”。

朋友圈裡發現一張很熟悉的植物圖,但我以前一直不知道它的名字。

說它“很熟悉”,是因為每當這種植物出現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就會立馬還原出老家的春天。如果用詩意的語言來表述,可以算是“一花知春”。往往是在老家早春的麥地里,它悠閒地在麥茬中間破土而出,或孤家寡人或一叢一簇,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不開花的時候大多先是冒出兩片“孤零零”的線形的葉子。葉子肉肉的,色澤中透著靛青的綠色,雖然造型簡單,但是極具美感。到了開花的時候,兩枚葉子中間會冒出一個花苞,下面是一根略微粗壯的花莖,它的花朵白中透著紫色條紋,內有黃色花蕊,顯得優雅而高貴。袁枚的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用在它身上同樣也是貼切符合。小時候到麥地里鏟草餵兔子發現這種植物時往往還會停下來仔細凝視一番。後來讀到辛棄疾的“春在溪頭薺菜花”時,我總會將畫面直接切換到那朵白紫小花上,因為生活經驗告訴我,老家的薺菜開花時一為不好看,二為不好吃,更關鍵的是,此時的春天已經過去大半了。

古人說“一物不知,儒者之恥”。我們雖然不是儒者,也達不到“物理盡知”,但是藉助新技術滿足一下好奇心還是可以的。這不,趕緊通過小程式“形色識花”辨別它的名稱,原來它的學名叫作“老鴉瓣”!百度一下,發現“老鴉瓣為百合科鬱金香屬,別名山慈菇、光慈姑,是早春開放的一種野花。多年生小草本,地下具有卵圓形鱗莖;線形葉子基生,一般有兩枚;花莖頂生一花,下具有線形苞葉。生山坡草地及路旁。”我至今不知道老家方言把這種植物具體稱作什麼,但百度中的表述竟與記憶中的畫面完全相符。

《論語•陽貨》中談及孔子的詩教觀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一下知道了困惑已久的植物名稱,竟然頓有“輕鬆”之感,更令人欣喜的是,老鴉瓣的出現還釋放著這樣的訊息:五彩斑斕的春天到來了!

作者:竇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