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拼音教學隨筆

漢語拼音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它是學好語言文學的基礎和支柱。那么學前班的拼音如何教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學前班拼音教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學前班拼音教學隨筆篇一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學前班新生入學後首要的學習內容,但是,純拼音的教學又是抽象枯燥的,因此,“研究教學方法,選擇適當合理的方式”,就成為拼音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學方法巧妙得當,就能引起學生對拼音的長久興趣,讓他們積極愉快地度過國小學習中的第一道難關。下面是我在拼音教學中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注重學生認知特點,設定合理的教學方法 由於學前班學生具有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選擇、設定合理的教法,使之符合兒童的上述認知特徵,以期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具體而言,可採用以下幾種做法。

1.情境圖示法。

人教版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一冊拼音單元第五課可作此法的典型範例。課文中出現的畫面為公園一角。在此情境圖裡,和平鴿的“鴿”提示“g”的音,橄欖枝的形狀提示“g”的形;水裡的小蝌蚪與水草構成的形狀提示“k”的形,蝌蚪的“蝌”提示“k”高音;椅子的形狀提示“h”的形.喝水的“喝”提示“h”的音,整幅畫面涉及“g”“k”“h”三個單韻母。為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三個單韻母的音和形,可教學生以下順口溜:“鴿子鴿子ggg,蝌蚪蝌蚪kkk,喝水喝水hhh”。 第一課、第二課的教學亦可採用此法。通過課文提供的情境圖,使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a”“o”“e”“i”“u”“ü”六個單韻母的音和形。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抓住插圖所具有的“圖表音”“圖表形”的特點,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所學拼音字母。

2.實物演示法。

用實物來幫助學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學聲母“f”和“t”時,可選用一根帶短柄的彎頭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豎直舉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學“d”時,可選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為教具。豎直靠近隊鼓的捶與鼓組成的圖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擊小鼓發出的“的的的”的聲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區分“b”和“p”和“d”和“t”的發音是否送氣的教學中,可選用一張薄紙做為教具。把這張薄紙放在唇邊,有意識地發出“b”“p”“d”“t”各音,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送氣的情況。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表演活動.

在活動中掌握所學內容。 學習聲母j、q、x與ü相拼時,可採用製做頭飾、教兒歌、組織學生表演等形式進行。兒歌:“j、q、x好朋友,一塊出去玩,路上碰見小ü。小ü小ü有禮貌,脫下帽子問聲好”。在教學中,組織同學進行一次小表演活動,讓四位戴有“j、q、x、ü”頭飾的學生上台表演,其餘學生大聲朗讀兒歌,在四位同學的即興表演中記住“j、q、x”與“ü”相拼的規律,然後在各組之間、同學之間亦進行類似的表演。通過這些表演活動,使學生既掌握了“j、q、x”與“ü”相拼的規律,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2.編說童話故事,寓教學內容於故事情節中。

聲調教學中,應主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可將“四聲”的學習內容編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來學習。 故事:森林裡只有小熊開了家商店,東西非常好賣,這不,小熊今天又該去城裡進貨了。開車行駛在平坦的大道上,想著商店紅火的生意,小熊高興地唱起了歌:“ā ā ā”。不一坐,前方出現了一個斜坡,為了爬上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門,汽車在坡上吃力地行駛著,小熊嘴裡哼的歌也變成了“á á á”。好不容易爬完了這道斜坡,低頭一看,眼前的路又讓小熊吃了一驚:路面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唉,又是一段難走的路!小熊是樂觀的,儘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車上下顛簸著前進,但它仍然沒有忘記唱歌,不過此時的歌已變成了“ǎ ǎ ǎ”。走完了這段難走的路後,前方又出現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頂,已能看見城裡了。小熊高興得不得了,大聲叫著“à à à,進城啦!”汽車飛快地下了坡,小熊為森林裡的小動物們又進了很多貨物。 同學們在聽上述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a”的四個聲調的讀法及四種聲調符號。

三、編創遊戲,開展愉快教學

學前班新生天性活潑好動,單靠圖片、活動、故事等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需要的。在教學中,讓他們動手做一些知識性、趣味性強的遊戲活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極為有效的。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強動手、動腦能力,加深記憶,為此,可採用以下一些做法。

1.拍手記憶法。

將要學習的拼音字母配上兒歌、口訣,伴以簡潔、鮮明的節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讀、易記,便於學生掌握。例如:教“a”“o”“e”“i”“u”“ü”時,可採用以下兒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進行教學。兒歌:霹霹啪啪,拍起手兒唱起歌。張大嘴巴“a a a”,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牙齒對齊“i i i”,撅起嘴巴“u u u”,口吹哨子“ü ü ü”。

2.問答法。

採用“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d”“b”“q”“b”“m”“m”等形近拼音字母時,可採用以下問答的形式進行。

(1)師:左下半圓是什麼?右下半圓是什麼? 生:左下半圓d、d、d,右下半圓b、b、b。 (2)師:左上半圓是什麼?右下半圓是什麼? 生:左上半圓q、q、q,右上半圓P、P、P。 (3)生:一個門洞是什麼?兩個門洞是什麼? 師:一個門洞n、n、n,兩個門洞m、m、m。 通過以上一問一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掌握了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3.摘果子讀字詞遊戲。

準備一些教學卡片,卡片的一面繪有“桃子、李子、葡萄、草薄、橘子”等圖形,另一面標有這些水果字詞的拼音。遊戲中有圖案的一面對著學生,要求抽到卡片的學生按照拼音讀出卡片背面的字詞,若讀正確,則可將卡片送給其他同學,若讀法錯誤,則將卡片還給老師。 拼音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其具體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善於鑽研,合理運用適當的方式,就一定能使學生輕鬆愉快、興趣盎然地學好拼音,為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前班拼音教學隨筆篇二

學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因而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他們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高漢語拼音學習的效率呢?本學期我採取這樣的措施來教學。

一、拼音教學應圖、形、音結合記。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詞,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這些符號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應該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從看圖說話導入,讓學生自己發現隱藏在圖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擬唱歌、打鳴的活動中讀準音,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

二、遊戲參與教學。

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活動。目前,拼音課程活動單一的訓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們讓幼兒不僅用口唱,用耳聽,而且採用了綜合動作;舞蹈;語言;遊戲;表演等豐富的表現形式。合理運用輔助手段引起幼兒積極的學習氛圍和幫助幼兒理解。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使用遊戲活動同時作用於孩子們的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三、為拼音編舞蹈新穎的教學方法替代傳統的方法,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必要改革,以前學前班的拼音,在學習每一個字母時,只是用一句順口溜來引導幼兒來讀、來記;這樣的方法不免太單調,於是,我在這基礎上,開設了"為拼音編舞蹈",還請孩子們為字母編一個動作,那么學完聲母、韻母,就成了一個拼音舞蹈,孩子們很喜歡跳,無形之中,拼音也就學好了,除此之外,我還為孩子們編了一些兒歌,來解決學習時的困難,幼兒很快就區分開了。

四、順口溜輔助記。

在拼讀時會遇到多種特殊的情況,如jqx與ü相拼時應去點兩點,這時就可教幼兒背:"大魚大魚有禮貌,見到jqx就脫帽",當學生們背著這些琅琅上口的口訣時,拼寫就不容易錯誤。所以在教學中, 張老師根據幼兒喜愛誦讀的特點,設計口訣讓他們背誦。同時還注意培養幼兒的參與意識,喚起學生的創編激情,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啟發學生自編口訣。學生們對這種提議積極性很高,能夠自已編出一些兒歌助記。課堂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陣地,教師要創設開放型情境,鼓勵孩子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讓孩子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

五、 拼音課變故事課學完了聲母、韻母,接下來就是拼讀音節的學習,這是學習漢語拼音中最難的,同樣,拼讀音節也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幼兒學習任何知識,不能死記硬記,關鍵是掌握方法,用方法去解決難題,也就是舉一反三,靈活學習方法,所以在教幼兒學習認讀音節時,不是讓幼兒拼一個記一個,於是我大膽的把練習拼音課改成認讀故事課,孩子們自己用拼音方法來看故事書,這不僅靈活練習方法,還讓幼兒認識了好多字,所以,我覺得孩子們就需要這種"舉一反三,靈活學習方法的學習空間"。

通過這些方式開展的拼音教學,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我認為拼音教學是需要不斷改變、不斷更新的,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的,才能達到真正想要的效果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