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隨筆:人們的微信情愁

現實生活中,如今最常用的當屬微信了。只要你有一台智慧型手機,只要不是年紀太大,都有微信,都會玩微信。微信到底是弄啥,說實話沒有這玩藝,確實不方便呢!出門可以不用帶錢,微信支付。找不到地,可以微信定位。有什麼要發布、要分享,都可以通過朋友圈、微信群來完成。想交朋友,微信可以找到附近的人,只是不要搖來壞人。不想走路了,可以微信掃一台小藍,騎上就走,可以騎比五毛錢遠的多的多的距離。可以不像以前一樣,痴痴的在那等公車,下載一個APP,在公交出現的前一秒到車站即可。等等,我這個不會玩微信的人,有些功能不能完全逐一說明,可以這樣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辦不到的。沒有老婆,微信幫你找,“只要掃一掃,老婆跑不了”。肚子餓了,微信幫你叫,什麼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只要想得到說的得到,就能吃得到。”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將來,如果你“四面楚歌”,微信還可以幫你報警,警察三十秒之內就會出現在你眼前,或者微信直接像光頭強那樣,直接把手機變成手槍,咔咔咔,槍口正好頂住壞人的胸膛,有微信看誰敢欺負咱。

小微信,大世界,包羅萬象。但看了有些人發的微信,那是說是也是,不是也是,有一些甚至是無聊。發一下無非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已,至於能否帶來閱讀的趣味性、知識性,不得而知,有的甚至是充斥著嫵媚和庸俗。本來是偶爾在外面吃一下飯,發出來感覺好像是天天燈紅酒綠一樣。本來是一次簡單的出行,卻讓人感覺他天天手握賓利方向盤。實事求是已經提了好多年,但是好大喜功又上演。或許你在應酬,也或許果真富有超前,但是讓生活回歸本真,低調微妙吧!

有時,很想用微信和別人聊聊天,但是聊著聊著,就無話可說了,所以還是不參與的好。不要不痛不癢的在那東搭一句,西連一句的,結果人家讓你發紅包,你心裡牴觸,自然灰溜溜的走了。君不見,經常發微信的那些人,也是閒得蛋疼,都是為了刷存在感。有些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而有些人一輩子不見,有什麼關係呢,何必刷這種存在感呢?建群了,大部分都潛水,“寧願寂寞潛水,不願隻言片語。”於是,群主一個人在那兒唱獨角戲,結果得出結論,群里人不活躍,這樣可以嗎?有些人相見恨晚,可以秉燭徹夜暢談,有些人話不投機半句多。

有時,我還是忍不住,寫了首小詩或者順口溜,算是冒個泡,或者活躍一下氣氛,結果無非是恭維你有才,寫得不賴,至於怎么理解,說不上來,自然是不歡而散了。

有品味,但錢不多的人,都用 2G 網路(純屬戲言)。白天看不了視頻,晚上回家用 WIFI 看,也是可以的。早看一會,晚看一會,有啥關係呢?一個月才九塊錢,好用不貴。感覺好像是打廣告的,對吧?以後朋友們白天給我發的時候,最好是文字,儘量避免圖片、視頻,否則因我不能及時看到誤了你的大事,別怪我。網路是個好東西,也是個壞東西,這兩年我的視力,愣是看不清了,尤其晚上開車的時候。還有去廠商時,必須做在第一排,才能看清楚投影幕,以前不是這樣的。

上班的時候,不管有事沒事,都過一會看一下手機。我自嘲是被上了兩道枷鎖的人,一道是電腦顯示屏框,一道是手機框,大框和小框之間,仿佛我很忙。手機里看什麼,一些所謂的群,有部門的,家族的,朋友圈。老婆老是鄙視我,你看你那朋友圈都是些啥人,我是什麼人就會有什麼樣的朋友圈,沒辦法,俺水平低,能力差,只能交這些朋友。最離譜的是家族有紅白喜事,居然用這個發通知,你說我是去還是不去呢,千里之外,至親至愛,囊中羞澀,左右難辦啊!平時疏於往來,你說個啥事,別人都難得理你。比如像我喜歡堆字碼,心血來潮寫一些關於老家的事情,沒有一個人評論,結果某某人紅包一發,全出來了,皆言“謝謝老闆紅包”或什麼“發紅包的最可愛”。

相信每個人都有某某氏族群,然後前前後後陸陸續續,拉一幫子這個姓氏的人進來,像當年“拉桿子”搞革命一樣。每個人在虛擬的空間裡,都把自己包裝的“人模狗樣”,殫精竭慮的用最美的圖片,最年輕最帥的照片,甚至是美艷裝扮自己。群主可謂用心良苦,要求大家用真名、帶輩分、年齡、出身地,這樣便於聊天和溝通。從每天精美圖片的“早上好”,到晚上的動畫圖片一個小屁孩躺在暖暖的被窩裡“拉燈入眠”,都是在聊天或在聽聊天,以及搶發紅包中度過。大家都很亢奮,仿佛失散多年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一切都好像歌舞昇平的樣子,幸福得都找不到北。

從聊天的方式看,因為彼此不熟,想聊天,只能叫自己熟悉的人,半天才叫來一個人,結果聊著聊著,被別人不禮貌插一槓子,話題中斷的不知跑哪兒去了,要找回來手機螢幕要翻好幾頁。再回過頭來,看群里聊的內容。群里充斥無聊、甚至俗氣和別有用心,你說東他說西,嘰嘰喳喳像滿是麻雀的小樹林,群里永遠都是聽者眾,言者少,如此這般,這就是一個說者不暢、聽者不快的群。這裡面來大家文化層次不同,愛好不同,又分別在不同的城市謀生,自各行業的,這么多的不同,想求同存異,比登天還難。沒有群規,沒有群費,更沒有組織策劃活動。有的只是發紅包,找樂子,一點可憐的樂子。有時,還有人炫富,便有人慕富、粘富,幻想傍上大腿,結果粘不上後,便仇富、畏富。儘管政府說消滅貧窮,但緣於這樣那樣的原因,這個世界永遠永遠都有窮人和富人。而處於兩者之間點的,腦袋削尖往富人群里扎,從衣著、髮型、言談舉止、代步工具,甚至思想上一味的改造自己,中間改來改去,都變成回憶,可能中不流子永遠都是中不流子,可能改了你的人,但改不了你的神,更改不了你的心。而早些年,有位偉人說的“先富帶後富”,這個群里,別看大夥聊得熱乎,但是先富的,又幾個管後富的事呢?後富急得團團轉,先富的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身心淡然,甚至哭窮的比你還吊蛋。未曾謀面,虛擬空間,能指望允諾個天,怎么可能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志同道合,未深交,未謀面,又不熟悉,即使用虛擬的平台上,把你們強拉在一起,那也如陌生的街道上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一樣,僅此而已。微信,一如當年魯迅筆下的拿來主義,利用得好,能乘風破浪過大船,不好的話,只會讓別人看到你活得可憐。

我希望的群是什麼呢,三五成群,有共同愛好和追求,彼此情投意合,聊敘衷腸;人在他鄉,思念故鄉,群聊可以化解鄉愁;緊張工作之餘,從虛擬的群走到現實生活中來,釣釣魚,喝喝茶,讓身心得以舒緩。只要聊得來的,同不同姓無所謂,有無章程無所謂,心有靈犀自成群,快快樂樂度人生。

微生活,大世界,它們猶如一串串珍珠項鍊,美不可言。深入其間,讓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像湖面被扔石塊一樣起起來無數的漣漪和同心圓,他們一圈套著一圈,無限延伸一直延伸夢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