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貴的沉默教學隨筆

《可貴的沉默》是國小語文的課文,同學在課上學到什麼,老師怎么教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可貴的沉默教學隨筆,一起來看看。

可貴的沉默教學隨筆篇1

《可貴的沉默》人教版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執教本課後,我發現:學生通過文本這一介質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只有感悟到了,他才會用心去生活才會逐漸變成一個有思想、有理想的社會人。

這節課上,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的時時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就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何讓同學們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關鍵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時同學們沉默了。我在處理這一部分時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自讀討論:“同學們為什麼沉默了?”和“從課文中那些詞可以看出課堂上很沉默?”

2、積累、摘抄表現課堂沉默的詞語、句子。

3、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課堂沉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讀出沉默的語氣。

4、有感情朗讀。

上完課後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是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如果聯繫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飯菜,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是父母該做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含義了。

這節課中同學們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課文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會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可貴的沉默教學隨筆篇2

《 可貴的沉默》是北京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上完這節課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的魅力。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是我們新課改中所經常提到的。但要提醒的是課堂上老師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久很久。平時,上課時老師指到哪就讓學生跟到哪,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台,有時甚至牽著他們走。今天這節課反而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的閃爍。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為學生創設了安全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教學活動實際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在交流“同學為什麼沉默時”,有同學舉手想回答卻又答不出來。可我並沒有去指責他,也沒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請其他同學和他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理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入情入境,指導朗讀。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通過音樂和老師的動情敘述,渲染氣氛激發情感,引導學生表達出思想情感,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三、在整堂課中儘量把學生帶入文本中,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了一些填空,幫助學生理解。比如最好設計了“這一片沉默,給了孩子們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懂得了( )。這一片沉默給了爸爸媽媽多大的享受啊!他們感受到( )。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 ),讓學生總體感受,從而回歸課題《可貴的沉默》。

這節課中同學們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課文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會真正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上完課後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停留在為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如果聯繫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是父母該做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為我們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

可貴的沉默教學隨筆篇3

上個星期五,我上了一節課《可貴的沉默》。本課講述的是:上課時老師從孩子們那裡了解到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們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可是,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強烈的對比之下,孩子們沉默了,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並學會了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學習本課,主要想達到一個目的:現在的部分孩子說和做是兩回事,在學校里說一套,在家裡卻做另一套。了解教學內容,督促孩子在生活中落實課堂上自己所說的,所想的,也就是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用到生活上。

上完這節課後,我感覺到:本班的同學們幾乎和課文中的孩子們是一個翻版,都只知道父母愛自己,在生日那天為自己祝賀,而自己都忽略了對父母應有的關注。在強烈的反差中,本班的孩子們也都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然後,我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平時生活中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再反省自己對父母回報過什麼,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了。同時我還布置課後作業,讓學生給父母一個驚喜,家長會時要聽取家長關於孩子尊敬父母的介紹。一段時間後,在家長的反饋意見中,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現在的孩子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認為家長關愛孩子就像百姓關愛皇上,是天經地義的事。

希望這節課能讓孩子變得懂事一些,成為一個知恩圖報、會關心父母的孩子。希望老師跟蹤調查,隨時作好交流匯報,讓孩子在別人的介紹中獲得學習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