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校公開課聽後感作文

關於學校公開課聽後感作文

按照匯報課計畫的安排,於4月2日開始了全校教師的匯報課活動。本次活動聽課總計45節,8個學科。從聽課效果來看,看得出老師們對於此次活動非常重視。課前準備較充分。

由於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大處著眼,研磨細節”,要求年組教師備大課,因此,此次匯報課有不同於往年的特色之處。下面就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的聽課情況做如下匯報:

一、 語文課(二年、四年、五年)

兩名教師講一課(兩課時),這樣就要求兩名教師要一起研討每課時的重點及教學目標。不同年段,兩個課時的安排重點是不同的。從聽課中發現,教師能科學的進行課時分配,每課時的重難點確定準確,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重難點也能有效落實。

1、 二年級:第一課時以識字寫字為重點,第二課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課文,發展學生語感。

優點:學生識字方法多樣,如歸類識字、圖文結合識字等等;能從字的音、形、意去理解記憶;並且能在具體語境中感悟字詞的含義;能對學生的讀書習慣進行培養和薰陶;對於學生的朗讀能進行適時有效的指導。

不足:寫字指導不到位,不能依賴多媒體。寫字必須有教師的板書,重點講解演示寫字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沒有對課標和教參進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教師的教學有些內容已經超標了,導致對於教師的提問學生不知怎么回答。

2、 四、五年級:第一課時識字寫字,初讀課文,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優點:教學設計思路清晰,且別具一格,獨具匠心;能抓住關鍵語句,感悟人物性格;教師的教學語言很豐富,直接將學生帶入文本;學生的每次讀文,都帶著問題去讀,使讀更有目的性;能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感悟文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五年《會飛的蒲公英》第二課時,每個問題都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感受。

不足:提出問題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師生不能共鳴,教師的感情已掀起波瀾,可學生的心中卻風平浪靜,導致課堂教學成了老師的獨角戲,成了老師展示自己文采的陣地,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個別教師沒有深入文本,導致課堂教學不夠厚重,每個人物的感悟、事件的理解都是蜻蜓點水,學生的感情怎能升華?

二、 數學課(一年、三年、六年)

優點: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重點知識的演示講解;多數教師教學設計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且能有效落實;教學中能夠扶放結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能通過創設生活問題情境進行數學教學,使數學更具生活色彩;多數課堂習題設計很好,能有效的為目標達成服務。

不足:三維目標沒有有效落實,注重知識與技能,忽略了過程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感;教學方法單一,使得整節課課堂氣憤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教師包辦現象又有發生,當教師啟發已經很到位的時候,有些教師還是按捺不住,不夠相信學生,總是將本應學生表達的內容教師包辦了。

綜上所述,不一定全面,但本次匯報課卻給我帶來了深深的思考。審視——定位——反思——發展,一時間在我的頭腦中不斷的閃現這四個詞語。確實,十多年的課改歷程,我們曾經小心謹慎的上好每一節課,要考慮新的課改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目標定位……,可這陣風似乎已經平息,課堂上我們不再煞費心思的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再大費周折的揣摩我們的教學方法,一切又開始順其自然,“我說你聽”“我問你答”。由此帶來的就是現在的課老師們上得很累,學生聽課精神不好等等,這是老師普遍的心聲。因為備課時老師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與感受,所以實施中學生也會毫不留情的不買你的帳,任憑你聲嘶力竭。我們應重新審視我們的課堂了,然後思索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課堂定位在哪?是教師還是學生?接著反思一下,我們的課之所以上得這么累,原因何在?課備得簡單鬆懈了,上課可能就會麻煩疲憊了。最後,我們就要思考我們自身的發展問題了,沒有上述三方面的積澱,發展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由此,我想到了竇桂梅老師的一句話“教育是要抓反覆的”,切不可風過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