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藝術童年

我 的 藝 術 童 年

大家都說我多才多藝,既會彈鋼琴,吹口琴。可哪一項不是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呀!這些音樂藝術,對我最具有吸引力的還是鋼琴。

我二年級的時候,便和鋼琴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一次,我們班舉行才藝展示,吳藝璇為我們彈了一首鋼琴曲,令大家(包括老師)都已經陶醉了。我一回家,便把在樓頂上“沉睡已久”的電子琴搬了出來。端正地坐在電子琴面前,手放在琴鍵上,學大鋼琴家朗朗一樣閉著眼睛,亂彈一通。媽媽早就發現我對鋼琴有興趣,便給我在琴行報了名。這時,我才在學習彈鋼琴的道路上出發。

從那天開始,我每天都去學琴、練琴。剛學會基本功,我就在家開自己的“演奏會”。每一次,只要大家笑,都會引起我的不滿,我都會發怒。發怒過後,才真正發現我學的是多么淺薄。

後來,更多的時間是在電視裡看大鋼琴家的演奏。無論放到多晚,我都是場場必看,直到演奏結束。每次看,我一定要貼著電視,即使看得眼花繚亂,也興味盎然。節目結束,耳邊仍迴蕩著優美的鏇律。去學琴,我總是仔細、注意地聽老師說的每一句話,看老師彈琴的手指與手腕,看左手、右手是如何配合。

我七歲的時候,媽媽為我找了一個陪練老師。那位老師是一個帥氣的哥哥。別看他帥氣,可從來不見他笑,特別嚴厲。

沒過多久,媽媽驚訝的發現,平時懶得不肯動一下、做事毛毛躁躁的我,在老師面前從來不頂嘴,從來不叫苦。彈、彈跳、連彈、上下高八度,老師讓我彈什麼,我就彈什麼,只要手一彎,背一駝,一分神,都馬上會得到他嚴厲地批評,或手被他打一下。他真把我當“天才兒童”對待了。媽媽總是目不忍視,時不時的瞧瞧我。我在老師面前變得異常勤奮,異常堅強,就算一節課一直不休息我也能堅持——彈個琴,就喊爹叫媽的還像我張元元嗎?

暑去寒來,轉眼間三年過去了,我能熟練地彈一首首高難度曲子,基本功更不在話下。我再也不亂彈一通了,而是十根手指在琴鍵上歡快的跳躍,我按過的琴鍵都能發出美妙的鏇律。這些美妙的鏇律,構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彈《四小天鵝》,節奏歡快而舒暢,讓我眼前仿佛看見四隻小天鵝在歡快舞動,隨著音樂的伴奏,時而高亢,時而激越,時而歡快,時而憂傷。小天鵝謝幕了,我的鋼琴演奏也結束了。大家這時再也不會笑,都回味於我的琴聲之中,沒過一會兒,就會獲得大家真摯而又熱烈的掌聲。

我的童年,就在藝術的包圍下度過,在藝術的陪伴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