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端午節•外婆(下水文)

在我很小的時候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裡面包了棗子,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棗子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小花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著步子,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我是外婆孫輩中最小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葫蘆,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的帶一把小掃帚,可愛極了。外婆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卻給我的端午節增添了很多的快樂。

雖然我並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於是,我掛的滿身都是。姐姐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夥伴面前炫耀去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兒子都8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裡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兒時端午節的飾物——充滿愛意的香包,更常常想起慈祥的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