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一片純真的世界

童年是一隻風箏,飄著炫麗的夢;童年是一條青藤,繞著和煦的春風;童年是一杯淡淡的茶,讓人回味;童年是一支蠟燭,溫暖自己的心窩;童年也是那晚霞後的餘光,那么讓人懷念。童年讓我們置身於一片純真的世界,是我們長大後都願意重拾的禮物。記憶中的童年,好像一場色彩斑斕的夢,那些懵懂無知的歲月,留在心裡,便成了此生無法淡去的印跡,猶如潑墨山水畫中的風景,交匯於虛擬和現實中,耐人尋味。那個時候雖然生活清貧、單調,但是,留在人們記憶里一定也有很多的快樂、溫馨、留戀、感動……

那是一個美麗的小村,四面環繞著似山非山的丘陵,清新的空氣,清翠的綠草,滿地的花香,豐收的果實,皚皚的白雪,都讓我回憶起美好的童年,還有和我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南邊的大南灘有一條清澈的小溪,西北面有一窪記憶中很是“浩瀚”的水泊,叫“西海子”,這裡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的樂園。夏天,我們在這裡洗浴,游泳,沖涼;冬天我們在這裡滑冰,打雪仗。緊挨著西北部依然是一窪小一點不過據說是很深的水泊,我們習慣叫它“大海子”有時也會來這裡消夏。村東面有一條季節河叫“東河渠”,是我們的“夏令營”的據點和“游擊戰場”,西邊的一條公路蜿蜒著向南通向縣城,這條路在村的東南方就經過了我們學校的門前了,這就是我們少年時期成長和鍛鍊的“基地”啦。

這裡,在春日陽光的照耀下,所有的過去和記憶都抹上了一層淡淡的光芒,我卻在這光芒的後面,感到了沉重的苦澀和艱辛。我們出生於那個物質匱乏而精神昂揚的時代,此後走過了似真似幻的童年、如火如荼的少年、不尷不尬的青年、時進時退的中年時光。曾高唱“亞非拉人民要解放,自由的旗幟在飄揚,一起趕走帝國主義殖民列強,一起戰鬥奔向勝利前方”。那個年代,血總是熱的。電影《創業》撥響了他們的心弦,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與時代水乳交融。《雷鋒日記》封面那個戴著棉軍帽、手握衝鋒鎗站在青松下的年輕人,成為多少人的偶像;一本《青春之歌》幾乎被我們翻爛。而《英雄兒女》王成那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永遠讓我們驚心動魄。

我們從小就接受憶苦思甜的教育。國小一年級語文中的一課是《翻身不忘毛主席》:“爺爺七歲去要飯,爸爸七歲去逃荒。今年我也七歲了,高高興興把學上。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產黨。”我們還經常被告知:“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被壓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資本主義國家的孩子總是饑寒交迫。你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是那么地幸福”。這一切使我們確信我們是在黨和毛澤東思想的陽光雨露滋潤哺育下茁壯成長的幸福的兒童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那個年代,四季都是忙的。一到農忙季節,學校都停課下鄉支農。除了放暑假以外秋收放秋假去割莜麥,拔麥子,打穀,挖山藥,或積肥之類的活,儘管我們是小孩也是絕對不可能有閒暇的日子的。那時說是嚴重的“自然災害”,卻沒見災害的影子,也沒參加過抗災救災活動。農民屋前屋後的野草一人多高,就是不長莊稼,不知什麼地方遭了災。肚子餓得呱呱叫,還要完成超額任務,說是只要思想解決問題,“精神可以變物質”。農活最繁忙的季節里各家也都要在自留地里忙,生產隊的農活更是一樣很忙,所以我們星期六下午回家一般情況下都要參加半天自留地的勞動,星期日就去生產隊里去掙工分。幹了一天下來,腰都伸不直,晚上疼得睡不著覺。但是我們堅信廣播裡傳來的堅定激昂的聲音:“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總之,我們這些小孩子所經歷的以聲討和文字批判為主的相對溫和的鬥爭方式,以及不太激烈程度的鬥爭。並沒有破壞我們身處溫暖世界的總體感覺。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是有幸福和燦爛的童年的,春天來了,和小夥伴們用村邊的柳枝編槍,能做象鳥一樣叫的柳笛【扭mimi】,聲音迴蕩在山谷,可以引來各種鳥的鳴叫,很好聽的。春耕季節幫爸媽種自留地,地邊就是東河渠,熱了就下水洗洗澡,清爽而舒適,很是美呀。放暑假時,我們帶上筐去田野里去采野菜,打豬草。為了能買一本小人書,去南灘割草,秋天摟柴賣給生產隊,一分錢一斤,然而到底還是沒能如願,好多年才買到屬於自己的第一本小人書。有錢人家的孩子有塑膠手槍,我當然是不敢妄想的,就連一把普通的木頭手槍都不敢做夢。只能自己和泥做一把泥的。到了晚飯後,村裡的孩子都出來玩,村東一幫,村西一夥,模仿當時的電影《渡江偵察記》中的某些經典片段,不用導演我們也能演的像真的一樣,不丟台詞,也不知道累。

記得我們兒時,幾乎沒有什麼像樣子的玩具,男孩子玩的基本是打陀螺,打崗【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寫】,女孩子玩的就是踢毽子,跳繩子,跳格子,還都大夥一起玩捉迷藏,丟沙包、推鐵圈圈等。玩的項目少得可憐,不過那時候的孩子一樣玩得很開心和投入。每天一放學回家丟下書包就跑出去玩,直玩到家長大喊回家吃飯才會回家。我們穿的衣服、褲子、鞋,都帶著補丁,窮啊。人們的穿著基本是清一色的藍、白、黑,基本很少成衣銷買,有的話也不是普通人能夠買得起的。普通人家一般都是憑那時候發行配額的布票購買,買回布料自己做。記得那時候最好的布料就是:的確涼,能穿上這種布料那實在是太高級的了,我們真的不敢妄想。那時候的女孩子基本沒人穿裙子,因為穿的太超前會被人說是資本主義思想嚴重,搞不好會被批判。

縣裡的電影放映隊來我村放電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天黑了,開演之前,我們一些夥伴就去生產隊的菜地里偷蘿蔔,茴子白,西紅柿。漆黑的天,不知道哪個是大的,容易搬下來,憑經驗用手瞎摸,摘了放在媽媽做的腰子(相當於背心)里,有時會弄得葉子嘩嘩響,突然聽到地邊有人高聲怒吼,迴蕩夜空,原來是看地的老爺爺,我們馬上做出反應,全都趴在地壟溝里不敢動了。等一會聽沒有動靜了才慢慢爬上公路,這時才發現肚皮已經被西紅柿湯弄的哪都是,哈哈,很好笑吧,等回家洗完了去看電影,已經早就開演了。

有時候還會有一些文藝宣傳隊來演出,大夥也都是興高采烈地去觀看,一般我都不會缺席的,因為那時候看電影看戲就是最奢侈的活動了。還有,那時候公社的體育活動也是一大盛事。每年公社的各個大隊各單位籃球賽、桌球賽,都是大家很喜愛的活動,我從來都是不願意錯過觀看的,儘管看不大懂,但是熱鬧啊。還有的就是民兵訓練,隊形,射擊,還有反坦克的火箭炮。有一次在西海子邊火箭炮射擊,我就在射手後邊不到五米遠的距離。炮聲一響一股氣浪把我的帽子都吹的找不到了,氣浪讓我很大功夫沒緩過氣來,心還砰砰的直跳。那時候看民兵射擊時,總感覺報靶員很是了不起,旗子刷刷一揮這邊的記錄員竟然就知道是幾環了。呵呵,真的神奇啊!

當秋天來時,我們要幫爸媽把自留地的莊稼收回來。在休息的空當,環顧遠山,秋天的景色真的太美了,五顏六色,那叫一個壯觀。這個季節是全村男女老少都參加生產隊的秋收,早上天剛朦朦亮,隊長就放開喉嚨喊人們出工,那時,中午飯就是生產隊給做好了送到地里,那種野餐的氛圍也是很愜意的。一上午的勞動早就又累又餓了,終於盼來了午飯,非常高興,我們八、九歲的小孩掙五分工,我哥哥掙七分,母親掙八分,唯一只有父親是掙十個工分,大人給一斤的饅頭,我們給七兩的饅頭,其實要在現在是很多的了,或許不一定吃得完。可是那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那么地餓。確實是很累很辛苦的,下午的勞動一般是靠毅力來完成的,每次感覺筋疲力盡,拔麥子實在是拔不動了,雙手起了泡,縷了皮,看到別人爭先恐後地在乾,自己也只好鼓一口氣。真的需要想一想劉胡蘭,羅盛教之類的英雄才能堅持下來的。哈哈哈,那個時代,榜樣的力量確實是無窮的。

記憶里那個年代,能吃的零食好像只有幾顆糖,一分錢買一、兩顆,最多的是豆豆糖,因為顆粒小,所以一分錢能買到好多粒。有時候會偷點家裡僅有的一點白糖吃,還有用擠完的牙膏殼換麥芽糖,也叫叮叮糖,那時候,能吃到一點麥芽糖就已經開心得不得了了。後來還有爆米花,那時候爆米花的人一來,孩子們就會聽到熟悉的“嘭嘭嘭”的聲音,這時候,大家都會帶著自備的一些玉米、穀子、豆子之類的,還要自備木材,給一點人工費,就能吃上可口的爆米花了。

冬天來了,厚厚的白雪覆蓋整個村子,我們會在空地上壘城堡,挖坑道,擺滿雪塊,雙方對陣,玩兒的非常開心。那時村子裡自家殺豬是很少的,都是賣給國家了,很少自己家殺了吃的。記得我家有一年真的殺豬了!那天,晚上請人吃飯。母親在廚房炒菜,炒好的菜就放在後屋的炕上,我便趴在被垛上等,也沒出去玩兒,端進來一個菜我就想吃,看到父親一臉嚴肅我只能看著流口水。終於等到大人們喝酒結束了,才輪到了我,我就狼吞虎咽的吃呀吃,終於把我撐的下不了炕了。哎那個難受哇,就別提了,沒辦法,餓呀,肚裡哪有油水啊?

前不久看電視劇《北風那個吹》,看著看著便勾起了我的回憶,當男主角順子聽到村上大喇叭里唱起了《北風吹》時,從山坡上向下滑著爬犁去村莊時,深有同感。冬天我們經常去野外砍燒火柴,可是哪有啊,只是冬天拾一些牛馬糞,還得一大早就得出門。秋天摟一些碎草,差不多拾滿準備回家的時候,向村子的方向望去,太陽要落山了,紅彤彤的,夕陽餘輝灑在裊裊升起的炊煙上,構成了一幅美麗而獨一無二的畫面。此時隱約聽到從村莊的喇叭里傳來熟悉的《北風吹》,忘記了疲勞,忘記了飢餓,拉著小車車向村莊疾馳,回家的感覺真好。

歡樂是人生的驛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我的童年是這樣美好,正值鮮花爛漫時節。真想找出一首不再流行的老歌,屏息聆聽,悠揚的樂曲,滄桑的歌聲,猶如兒時東河渠那道清澈的溪水,從心田間緩緩流過。記得那么多年前,我還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那么簡單的過活,我的生命被快樂緊緊包圍著。時光象流水瞬間逝去,童年的往事如同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風景,用思念譜成樂章,用祝福奏出期望,帶給我們歡樂幸福人生。珍存這份感受與甜蜜,讓思緒在這片天空中自由飛舞。不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思念的情感,濃濃情意與祝福,都將真心祝願天下人都擁有對童年快樂的回憶,伴我們走過春夏秋冬,走過以後的悠悠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