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真相

文明的真相

車上上來了一位白髮老嫗,一步步向前走著,車啟動了,顛簸的開著,於是老太太顯得有些重心不穩,費勁的向前移動腳步,車上的人關懷的看著,許多人不約而同向車尾張望 ——那兒還留有一個空位。喔!她有位子坐,大家舒了口氣,回過頭來,各乾各的,然而老太太走的太慢了,又步步膽戰心驚,仿佛一個剎車能馬上令她踉蹌而倒,她兩手拎著些菜,無處搭手,更顯得每邁一步都是艱巨無比的任務。然而離車尾的座位還有一段距離。但我想,這距離在她看來仿若便是千山萬水的阻隔。 

當她移到我身邊,我驀的心中一陣不忍,這樣太辛苦她 了!我猛得跳將起來,只說了句“您坐這”頭也不回跑到車尾的座位坐下,照樣看著我的書,我可以感受到周圍奇異的目光,但那又如何?我並非發揚了“傳統美德”來讓座,我現在還舒服的坐著,只是看不過老人家辛勞疲累而“換坐”,只為老人家多歇片刻罷了。我向老人家望去,只見她已坐定,在喘息著,我內心深處一陣喜悅欣慰。

這感覺很久沒有了,平日在公車上讓座,我們“義無返顧”。堅持“關注頭髮”的原則,有花白頭髮的,一律請上座,就算遇到了精神健碩的老人也一概讓座,渾似並未聽到老人推辭不就而無奈之下坐上坐位後的那聲深深的嘆息,每每到此,不禁自問,我是在幫助他還是傷害他?但這次,這“換坐”之舉想是決不會讓人感到我是在發揚傳統美德,是在做一件什麼英雄行徑。然而緣何我的內心如此快樂坦然,絕非歷次“讓座”可比。我們口口聲聲要傳承美德和文明。但文明究竟什麼?難道以前諸次漠不關心的冷漠讓座才是真的文明?還是並非如此,形式讓我們曲解了美德的本意?

我們說《靜夜思》是好詩,是文明。但究竟是因為它是李白所做,流傳千古,是我們自小背熟了的,還是愛詩人對故土深深眷戀和那顆赤子之心呢?我們都承認昭陵六駿是國家珍寶,但那究竟是為了它是盛唐遺物還是為了太宗皇帝與六位浴血沙場的患難之友間那份不可泯滅的真情厚意和工匠打造它們時傾注的心血和熱情?文明遠不是我們看到的那么簡單。

歷史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張照片。是位老農,在土地改革之後,他望著豐收的農田,撐著鐵鎬在陽光下咧開嘴,露出了一片心滿意足的歡欣笑容。那是怎樣一個笑容!從前看過許多描述苦難的照片、文章,我心中憐憫卻從不曾哭,而今竟面對這樣的一位農人,在課堂上,我臉上蘊著笑意,淚如泉湧,心中只是說不出的感動。同桌嚇了一跳,連問“你怎么了”我不停的笑著流著淚回答“我很好,很好”。

這就是中國的農人,中國的百姓,只要有一片能讓他們悉心耕種的土地,他們就滿足,就快樂,幾千年來,我想除了儒家的仁義道德之外,這片我們世代勞作的土地給了中國人更真更美的文明:坦誠、樸實、善良、熱愛生命。

原來,那天在公車上,我觸及真正的文明,不為了滿口道德之辭,亦不為旁人的驚異,那一刻我只為面前這個老人,為她真正的感受,只因為人與人之間那份情感和關愛。

我們說要創建和諧的校園與社會,但真正的和諧永遠也不會是世上爾虞我詐,笑裡藏刀,不是虛情假意的偽君子,不考慮老人真實感受一昧讓座是最好的例證。只有哪一天,當我們遵循為人之道而生活,當幫助他人只是我們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的時候。才是天地大美時,是和諧。這一天也許還很遙遠,也許不象我們想的那樣遙不可及。然而農人的笑容讓我堅信:我們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