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

荀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而現如今,大多數人卻已把禮儀拋之腦後。

看!大街、商場、公共場所是最缺少禮儀的地方:大街上高談闊論、隨地吐痰;商場裡亂吵亂鬧;公車站擁擠不堪,甚至沒人給老弱病殘讓座;連公共設施也被隨意破壞,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嗎?

其實,在我們的心目中,禮儀的本意已開始慢慢轉變。大多數人認為禮儀只是向別人行個禮、問個好,其實這還遠遠不夠。禮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尊老愛幼、相互幫助、相互關心,奉獻愛心。

XX年,寧波人民被一名身患白血病的青海女教師羅南英的親情所感動,一周之內XX多名寧波市民慷慨解囊捐款60多萬元,用無私的愛心挽救了一個生命。一位母親用愛心打動了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以愛心感動了全國。

在XX年即將舉辦的北京奧運會中,禮儀就顯得更為重要,它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更重要的還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容貌。如果國人在這時不注重禮儀,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結果?

俗話說:“禮出於俗,俗化為禮”。今天那些約定俗成的禮儀規範,其實就是源於我們生活中、最容易讓人接受的做法,但卻有人偏偏要違反它,做出一些不適當的行為,同時也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煩。

雖然如此,但要學習禮儀,必須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日益累積起來,才能懂得真正的禮儀,去做跟禮儀有關的方方面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