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水

文明,有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提取這兩種文明的“公因式”,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公分母”就是“水”。

我們知道,如果地球沒有水,它就不會成為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唯一擁有生命的藍色星球。我們還知道,人類的文明也是水養育的。在養活人類文明之前,它先養活了人;在養活人之前,它先養活了組成人類身體的細胞。你說,水,是不是上帝給我們的特別恩賜?難怪有人說,水是生命之源。難怪科學家們在尋找外星文明的時候,首先確認星球上面是否有水。如果沒有水的存在,那上面就斷然沒有生命的跡象。成語“如魚得水”“春江水暖鴨先知”等就反映了先祖們對水與生命的關係的樸素認識。

生命是水養育的,大家或許沒有異議。可你要說人類文明,也是水養育的,恐怕誇大其詞了吧。這就是你錯了,四大文明古國,哪一個不是依傍其母親河而得以繁衍的?華夏文明,源自於黃河和長江;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巴比倫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則分別發源於印度河恆河、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

也正因為此,《成語大詞典》中收錄的近五萬條成語中,與“水”有關的成語就有近600條。可見,人們很早就認識到了水與文明的密切關係。“碧水青山”“水天一色”見證著人類對人與自然和諧的夢想,“淡水之交”“魚水深情”是人們對人際交往的夢想,“竹籃打水一場空”“水性楊花”是人們對水之無形的特性的認識……水,被人們賦予了文化的光環。

水因此有了靈性,難怪先賢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隨著人類對水性認識的加深,水也被賦予了更多人類的秉賦。比如,“水滴石穿”本來是自然現象,可人們往往將其與“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聯繫起來,勸誡人們要有恆心;“積水成淵”本來是描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自然現象的,可人們卻將其與“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聯繫了起來,告誡世人要防微杜漸;“海水不可斗量”本來是描述大自然浩渺無邊的,可人們卻將其與“水則載舟,亦能覆舟”聯繫了起來,警示人們要重視民意……

水不僅見證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也給了人類在哲學、生活、生命、人生諸方面以啟迪。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孔子贊水有“五德”,才有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古訓……做人當如水。一個人,要像水一樣,剛柔相濟,至柔之中蘊含著至剛、至淨,蘊涵著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一個人,要像水一樣,執著於目標,心無旁騖,與物無爭,與世無爭,最後才能形成浩瀚之勢……

可以說,水就是我們的第一母親。既然如此,你還忍心破壞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