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陋習,走向文明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xx,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告別陋習,走向文明》。

兩千年前,《禮記》中就曾記載:“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可見,文明自古就被視為做人之本。中國,乃禮儀之邦。可如今,卻漸漸與之相悖。

談吐舉止可以說是人的外殼,它有美醜之分,雅俗之別。那么,什麼樣的談吐舉止才是美好而文雅的呢?我的回答是:真誠和自然。二十年前,一句“小平您好!”,之所以能夠傳遍大江南北,深入千家萬戶,就在於它語言的質樸和真切,既飽含了全國人民對鄧小平爺爺改革開放的肯定與擁護,也表達了特區人民對鄧小平爺爺的無限崇敬和愛戴。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馬上可以憑直覺判斷出他的修養、素質,以及他性格特點中的某個側面。有時一聲‘你好’給他人帶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謝謝’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一聲‘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衝突,一個‘不要緊’就如同一縷拂過田野的清風。溫馨的話語,更是給予人美好回憶。由此可見:談吐舉止更是衡量道德修養的標準

有一個報導,令中國人深惡痛絕: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孩子,跟母親走在紐約華埠街頭,邊捏鼻子邊問:“為什麼只要是中國人的地方,都又臭又髒?”更有在白人超市里,一位白人女士氣憤地說::“怎么中國人買水果,好像是在挑選珠寶鑽石?”我們不禁震撼: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竟形象掃地。孔融讓梨”“三顧茅廬”“程門立雪”皆名垂千古,為人而頌。可如今,世代古人創下的好名聲竟被遊客在國外的不文明所辱,中華人民怎能隔岸觀火?

失去文明,就沒有那綠樹成蔭;失去文明,就沒有那桃園春色;也沒有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更沒有“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存的根基。古文《桃花源記》中那令人人憧憬的桃花源,或許在人類文明的腳步中,願望將得以實現!

同學們,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文明”乃大家共同奮鬥之目標,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寶貴財富,讓我們攜手共同走向“文明”!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