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過年作文

文明過年作文(1)

一轉眼,又到大年二十八了,大家都高高興興的準備過年。一出門,都是濃濃的霧,連紅綠燈都看不清。空氣中那么多PM2.5,每天都呼吸著這樣的“毒氣”,心裡真不是滋味兒。

過大年,除了買年貨、收紅包,還要放鞭炮。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來迎接新年。但放鞭炮會污染空氣,放出更多的PM2.5。

這一下,該不該放鞭炮成了大家過年最熱的討論話題。有些人認為應該放,因為放鞭炮這一習俗由來已久。

這個習俗有一個故事來源。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裡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逃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的。所以,每年人們都要放鞭炮來嚇走“年”。

這一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每年除夕夜晚十二點,家家戶戶辭舊迎新的鞭炮聲都會響起,“噼里啪啦”的響聲趕走過去一年所有的不如意的,迎來新年新氣象,表達新的希冀。

有些人認為不該放,因為現在環境污染很嚴重,還是保護環境要緊。如果不放鞭炮,就不像過中國年了,如果放很多,就會放出很多PM2.5,會使環境更加惡劣,空氣品質下降,霧霾更嚴重,讓城市變成“霧都”。

我認為,我們可以想出其他的環保的產品代替鞭炮,比如製造出一種類似鞭炮響聲的,但是不用明火點燃的電子產品,這樣一來,既可以保持年味不變樣,也可以不污染環境,一舉兩得。

同學們,為了讓空氣不再變差,我們從自己做起,不放鞭炮和煙火,同時,也向家長們推薦環保過年的新方式吧!

文明過年作文(2)

父親用哥才買的新手機給我打來電話,興奮地告訴我,哥也買手機了,父親說這玩意兒還真怪,他在那邊輕輕一按,我在這邊就有了反應,父子倆就像面對面在說話了;接著又問我何時回家過年,到時要不要他去車站接我。父親的電話將我從繁忙的“工作總結”中拉回到了現實,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又該回家過年了。記得去年回家過年時,村里已經出現幾部手機,看來,哥今年乾的不錯,過年的不錯,過年也用上手機了的。

故鄉小山村的上空炊煙縷縷的,肉香四溢,過年的味道於剎那間變得出奇地濃郁了,只是,我還在這濃濃的味道中聞出了一絲淡淡的鄉愁,我的心早已飛回故鄉那個遙遠的小山村了。故鄉的父老鄉親,大概已經在忙著殺豬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無論男女老少,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對方的年貨辦的如何,不等對方回答,自己卻先笑出聲來;家有出門在外打工的人員,也開始陸續返鄉,他們背著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煙發糖,講講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裡的新鮮見聞,令沉悶了一年的村莊又熱鬧起來;我那頑皮侄兒,已將一個很大的爆竹點燃燒,只聽得“轟”的一聲,鐵皮碗飛出二十幾米,宛如一隻展翅飛翔的小鳥,將孩子們過年的歡樂捎向廣闊的天空。

有時,人們三五一群、七八一夥圍坐在八仙桌旁的,打“鬥地主”或者下象棋,贏的拿來紙,讓輸的一方撕下一塊兒貼在臉上,每當這時,圍觀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聲起鬨,十分熱鬧。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與糖果來招待的。

大年三十早晨與正月初一早晨的兩頓飯稱為年夜飯,必須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吃,飯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氣陰冷一點,爐火生大一點,鞭炮放多一點,一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飯,傳統過年的氣氛與味道從濃濃的酒香菜香中飄溢出來了。換句話說,所謂過年的味道,在這裡其實就是指的一家團聚與親情的味道,正是有了這種味道,才孕育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鄉愁。

大年初一,天一亮,鞭炮轟鳴,所有人互至問候,祝福新的一年。隨著村里手機等現代通訊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機簡訊與電話問候,大概將為故鄉傳統新年帶來新的氣象;那些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法回家與父母團聚的兒女,可以通過手機與電話,給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給兒女送來歡樂!稍稍彌補心中的遺憾,緩解醉人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