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童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個人的童年裡都有喜、怒、衷、樂,而每個人的童年總是回味無窮。我們是蜜糖罐里泡大的孩子,吃的是最營養的,穿的是最美的,玩的是最先進的,生活在經濟飛速發展,日子越來越好的時代,根本想像不出我們的父輩是在怎樣的環境中長大,有一個怎樣的童年。記得有一次,我好奇地問爸爸:“你的童年是十分有趣的還是糟糕透了?”爸爸苦澀地對我一笑,然後把我拉到身邊,開始給我講他童年的故事。

我的爸爸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的一個貧寒農家,由於當時的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從小就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爸爸出生不久,那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這使得我爸爸本身就過得十分艱難的日子雪上加霜,相對今天來說用“苦不堪言”四個字來形容應該是很貼切的。爸爸上國小時,買不起書包,只好自己親自動手用棕樹葉來編制一個手提包,雖然沒有現在的書包那么漂亮,但它陪伴了我爸爸整個童年,為我爸爸站裝來了很多知識,使我爸改變了命運。爸爸的記憶里,不管起風下雨,他都是光著腳步丫上學,到了冬天,冰天雪地,爸爸的腳被凍得通紅,一般要快到四節課時才有點溫暖,所以時間長了,爸爸的腳長滿了凍瘡。爸爸幾年才能制一件衣服,不像我現在幾乎每年不同季節都要買上若干套新衣服。爸爸最高興的事是每年自己過生日,因為只有過生日的時候才能吃到一個雞蛋。爸爸剛上中學時,由於家裡條件特差,每星期只能拿到不足3角錢,除了蒸飯所需以外,所剩無幾,所以我的爸爸從不可能有零花錢,因此在他的大腦所積累的辭彙中更本就沒有玩具、零食之類的概念。更令你不可想像的是,他一周只能從家裡帶兩手斤米和一背婁紅苕,他用瓦缸蒸一兩米和兩至三個紅苕,蒸出來的效果就是“清湯湯兒半罐罐兒”。他沒有錢買菜,只好每周從家裡帶去一瓶泡鹹菜,記得有一周快到周末時,爸爸帶去的菜吃完了,他只將節約的五分錢到一伙食團買了一份炒鹽菜,爸爸說這是他中學時代吃得最香的一頓,從他眼光中流放出的那種神情,可以想像當時的爸爸多饞呀!

聽了爸爸童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以前從小不吃雞蛋,天天都想吃零食,總是想要買新衣服、新皮鞋,總以為爸媽很小氣,一星期只20元的零花錢。現在想起來,心中不禁有了一種內疚感。用我的童年和爸爸的童年一比較,爸爸的童年可以說糟糕透了。但同時我也很羨慕爸爸,他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努力奮進,最終考上了大學,改變了那種糟糕的命運。我雖然沒有生活在爸爸那種年代,但我相信,爸爸那種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好傳統會深深紮根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