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勤儉節約傳統弘揚艱苦奮鬥美德

勤儉節約是我們這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擁有的美德。

從小,老師就諄諄教誨我們,要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訴我們每一粒米,每一寸布,每一張紙,都是辛勤奮鬥在勞動崗位上的叔叔阿姨們用汗水和智慧換來的。古代格言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在艱苦的歲月里,穿的一雙棉鞋,頭部連鞋幫、鞋底都磨穿了,漏出了棉花,可他說:“再找老鄉補一補吧,民眾做一雙鞋不容易呀!”就是這樣一雙破棉鞋,毛爺爺又穿了很久,直到實在沒法再補了,他才同意換一雙。在那艱苦的環境下,毛主席沒有想到自己的舒適,只想到了民眾的難處,這難道不是最好的勤儉節約的寫照嗎?

今天,我們的祖國雖然正在日益富強,人民的生活改善了,消費水平提高了,正在向全面的小康社會進軍,可是,我們也看到,我國西部仍有許許多多的人們不能保證溫飽,更別提上學讀書了。可是,在這個依然需要奮鬥的時刻,總有人不是富而思進,而是講排場、擺闊氣,奢侈浪費,為了自己的私利搞賄賂、走後門,使國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這是多么地格格不入呀!更可氣的是,他們還大言不慚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用最好的鋼筆、進口的書包,穿名牌衣服,在同學中間引起“攀比風”,使我們幼小的心靈受到奢侈風氣的浸染。

多么鮮明的對比呀!有的人,吃一次飯就一擲千金,而山區的孩子們,卻連一年幾十塊錢的學費都交不起,面臨輟學!在人們毫無忌憚地奢侈浪費時,可曾想到他們嚮往美好生活的眼神么!在人們毫無忌憚地奢侈浪費時,可曾想到李商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詩句么!在人們毫無忌憚地奢侈浪費時,可曾想到自己浪費的是老百姓的血汗么!

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勤儉節約。例如,用剩的鉛筆頭,不要扔進垃圾堆,可以找一個筆帽套在末端,接著用;洗手打肥皂時,把水關掉,沖洗時再打開;做到出門時隨手關燈,切斷電器電源,吃飯時不隨意拋灑飯菜……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磨練意志,鍛鍊吃苦耐勞、堅韌頑強的精神,培養適應艱苦環境的能力,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自強不息,艱苦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