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毅力,否則一事無成

在當今世界上,存在著一些做事比較專注的人,當然,也有些人缺乏毅力,做事常常半途而廢。然而,我表弟就是一個可以說明這一點的人。

我的表弟今年十歲,他的好奇心十分強,經常看到自己沒見到過的東西時,就會忍不住去碰碰這個,摸摸那個,但他每次都不會堅持到底。做一件事,一開始很有興趣,覺得很新鮮,但是,到了後來,就倍覺枯燥、乏味。就拿那天來說吧。表弟來我家時,看見我正在挑黃豆,他跑來問:

“姐姐,你在幹嘛呢!”

“我在挑黃豆!”

“好玩嗎?我也來試試!”

“這可不是玩的,你還是去玩別的吧!我在幫媽媽挑黃豆。”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他動起手來。我也拗不過他,只能由他“自生自滅”了。我告訴他挑黃豆的方法後,他也像模像樣地挑起來了……過了沒多長時間,一開始的那份好奇心早已蕩然無存了。就學著電視裡的一個廣告說“姐姐,我已經腰酸、背疼、腿……腿不抽筋了,你就大發慈悲放我這一馬吧!”我早就料到他這一計,也早已準備好了應付的話,就說:“人要有毅力,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將會一事無成的。”他聽了我的話後,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然而,王羲之和我表弟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王羲之為了練好書法,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裡,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王羲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無數的血汗,無數的辛勤才有今天的收穫、成就。

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毅力呢?

在我們生活當中,如果那些企業家沒有堅強的毅力,那么就辦不好企業;如果是作家,他們做事都半途而廢,不堅持寫作,那么不管他的作品有多么的著名,到後來,還一樣會被人們遺忘的;再比如說在解放前,如果那時候在解放中國的過程中,我們半途而廢,那么中國就不能夠得到解放,自然也就沒有現在的新中國。

最後,我要奉勸大家一句“人要有毅力,否則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