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南舊事》有感五年級作文範文精選10篇

《城南舊事》是具有極強的平民意識,一部純美的散文式的電影;一種委婉的詩意,一片寧靜的意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城南舊事》有感五年級作文範文精選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一

“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書籍是人類永恆的精神食糧,讀書不僅可以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而且會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前些日子,我讀了《城南舊事》一書,它是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品。故事內容主要描述了主人公“英子”在上個世紀老北京發生的一些事。故事情節非常生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年的老北京,在種著夾竹桃的四合院裡,西廂房的小油雞跑來跑去,空氣中處處瀰漫著佛照樓的八珍梅香味!小主人公“英子”被充滿溫情的事物所包圍著。身邊有慈祥而又嚴厲的父親﹑和藹可親的媽媽﹑操持家務的宋媽,還有幾個頑皮可愛的弟弟妹妹,這樣一個大家庭的生活故事韻味十足。

在讀此書時,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惠安館》這一篇。文中講到:因惠安館附近有一個“瘋子”,爸爸和媽媽都不讓英子去惠安館附近玩耍,甚至有時帶著英子路過惠安館門口時都會加快腳步離開。可英子卻不怕這個“瘋子”,還時不時的背著家人去惠安館附近找“瘋子”玩,並漸漸地與這個“瘋子”成了好朋友。當英子得知“瘋子”的名字叫秀貞,並且知道秀貞不是真“瘋”,而是因思念她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所造成的精神恍惚!英子為了讓秀貞的“病”好起來,決定幫助秀貞找到自己的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經多方打聽了解,英子發現自己最要好的夥伴“妞兒”竟然就是秀貞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並且及時讓她們母女相認,從而秀貞的“瘋”病也不再犯了。

讀書至此,我發現英子是一個勇敢﹑善良﹑樂於助人的人。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讓我們伸出援手的人或事,我們又是怎樣做的?真是值得深思!

記得有一次,我在搭乘捷運時,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坐了下來。過了幾站,上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我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將座位讓給老人,可是我心裡卻很矛盾,到底要不要讓座呢?如果讓了座,我自己就沒有座位了;但如果不讓……,很快,我就拋開其它想法,站起來對老爺爺說:“爺爺,您坐這裡吧!”老爺爺笑了笑說:“小朋友,你坐吧,我不坐。”我又想坐下時,心中突然想起了英子的故事,我們應該學習英子助人為樂的精神啊!我再次堅持要把座位讓給老爺爺,並對老爺爺說:“爺爺,沒事的,您就坐這吧!我馬上到站了”,老爺爺猶豫了一下,又對我笑了笑,輕輕地坐了下來,並 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啊!”

世間的“愛”是永恆的,是不變的,是永存於世的。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向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子學習,學習她那種樂於助人的精神,伸出溫暖之手,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讓社會充滿愛;讓世界充滿愛!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二

《城南舊事》講得是一個悲劇,主人公小英子她幫瘋女人找回了孩子,但母女不久還是慘死在火車輪下,後來,小英子認識了一個做小偷很善良的一個人,他被小英子撿的小銅佛則被抓走,奶奶宋媽的一個兒子被水淹死,女兒則被賣走。後來小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她丈夫接走,小英子也隨著家人遠行。

讀了這本《城南舊事》,讓我深刻的意識到生活的的堅苦,小英子十分樂於助人,他沒有因為秀貞被大家稱為“瘋女人”而不於她接觸,反而還幫助她找到了孩子;她也十分仗義,當夥計讓妞兒唱一段才許她走時,小英子有說不出的氣惱,一下躥到妞兒身旁,叉著腰問他們:“憑什麼?”總之,小英子在品德方面都十分優秀。

在小英子的生活中,有很多陪伴過她的人,如: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疴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為何人世這般悽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

英子她十分天真,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十分清楚,他看到那個小偷時,知道了他是為了弟弟上學讀書,所以來偷車西。英子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是,小英子發現了小銅像,警察卻把好小偷紛抓了。英子十分傷心。

《城南舊事》這本書過於深奧,現在我也只知一二。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三

《城南舊事》這本書很經典,主要描寫了英子對童年懷念和對北京南城的思念,實際的童年已經過去,作者的敘述是想讓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每個讀者都能從這些短片中讀出不同的感悟和滋味,有傷心的,也有有趣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滿滿的童趣和充實的歡樂,如“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的風光,我覺得把毛驢兒騎得快些更刺激!“我的童玩”里有各種傳統而豐富的玩具,“小腳娘”就像過家家一樣,拗子兒技術含量很高,我們現代兒童都沒玩過。還有打“金錢眼兒”,也很有趣,又能鍛鍊手眼協調能力。

看著作者傾情回憶這么多有趣好玩的童年趣事,我也不禁回想起我在幼兒時期的一些傻事、樂事。記得在我五歲大時,從幼稚園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路邊有人挑著竹筐賣小鴨子,那些小鴨子毛茸茸的,剛剛滿月大,黃中帶褐的小絨毛,讓我一看就轉不開眼睛了,仿佛有巨大吸力一樣,我直直衝著它們走過去,實在太喜歡了,我求媽媽給買了2隻,把它們捧在手心,小心翼翼帶回家。一回到家,我什麼都顧不上了,跟小鴨子們玩了很久,看著它們笨拙地走路,歪歪扭扭地互相擁擠……。過了一會兒,我觀察到它們的毛上有一點細細的泥土,於是,我出於關心它們的考慮,決定幫它們洗個澡,乾乾淨淨的再和它們玩。於是一盆清水,一個熱心的小主人,兩隻稚嫩的小鴨子,在澡盆里開始了暢遊之旅,我驚奇的發現,這么小的小鴨子都會游泳,說明它們天生就會游泳,這真是天性!我用豐富泡沫的沐浴液把它們洗得香噴噴,又細心地用軟毛巾給它們擦乾,放到陽台上曬太陽。可是,過了一會兒,我漸漸發現它們沒有剛才精神了,有一隻不斷哆嗦、發抖,旁邊還有一些水樣的排泄物。我有點擔心了,急忙叫來爺爺問小鴨子怎么啦!爺爺說:“一定是受涼了。你這是好心辦壞事,呵呵。”於是,在爺爺的指導下,我趕緊找來大燈泡通上電給它們取暖,又蓋上小棉被。在爺爺的幫助下,我終於把小鴨子救活了。現在回想起來這件事,我覺得自己好傻,但當時對小鴨子的愛心是純真、熱情的。就如同 《城南舊事》里小英子他們玩小腳娘時的熱情和開心。

精讀這本書,讓我們把童年的那些精彩和美好永留心間。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四

童年,是記憶中長流的泛著粼光的碎片,唱著歡騰的悅耳歌曲,飄進我的腦海中。是童年的留聲機,存留著至今無法忘卻的稚嫩。童年,恍若一雙無形的翅膀,掠過每個人的眼帘,帶著五彩繽紛的記憶飛進老北京的城南。那裡有著百花爭艷般的燦爛,是她的夢回今朝。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她以樸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歷經的童年往事,繼續了小英子的童年無憂無慮,從一個貪玩無知、天真爛漫的小女孩蛻變成博學多識、懂得人間真情的姑娘。無論怎樣,所認識的每一個人,只是人生道路的過客,出現在眼前,消失在眼帘。正是因為這一位位過客,才讓小英子破繭成蝶,令她刻骨銘心,受益匪淺。

童年的過客在這嚴寒的冬季,帶走最後一縷色彩。記得走過春夏秋,走過艱難險阻,只因你留下的訊息:“要做一個好姐姐。”在這冬日的陽光下,我又憶往事。

書中的尾聲,不禁讓人心生感慨。小英子刻苦學習,奪得了年級第一。站在眾人的目光下,在這榮譽的頒獎台上,她流下的眼淚,為自己所付出的汗水及勤奮而流淚。她心心念念著父親:

“父親,你看到了嗎?我也站在了這充滿人生色彩的頒獎台上。”

風吹著小英子的吶喊,來到父親的病房,她的父親躺在床上,心裡卻對小英子充滿了讚許,激動的淚水早已浸濕他的病服。還記得小英子別在胸前的夾竹桃,那是來自父親的陪伴。喻示著冬日的畢業,新的起點。著一種感恩之情,讓我心中充滿了感動,流下滾燙的淚水,划過臉龐。

又不禁在思緒中回憶起我的童年,那裡充滿著笑聲,是成長後的自己總會眷戀的。童年的我算得上是“野孩子”了,踏田野、攀峭壁、抓野雞......其中,最有趣的要屬抓野雞了。鄉下的野雞脾氣像個大老爺們兒,耀武揚威。瞧,野雞不停地踱來踱去,嘶聲啞叫。我向前追去,雙手往前一伸,趁勢抓住雞的兩隻腳,然後另一隻手抓住雞的腦袋。不過,這野雞的脾氣可太倔,拚命地用尖銳的嘴巴啄我的手心,硬是要把它放下來,還得像它的隨從一樣跟在它身後。你說,這雞的脾氣還能小嗎?

小時的童稚,兒時的夢,卻偏偏在今朝甦醒,留下一縷殘念,童年的眷戀啊。

童年似一輪驕陽,陪伴著我走過黑暗;童年似一輪圓月,哼著悠揚的樂曲,伴你入夢。是一縷清風,傾聽著童年的歡笑,邁著輕盈的腳步走進老北京的城南舊事。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五

你是否還會想起那個天真無邪的小英子,你是否還記得那首動人的《驪歌》,你是否還會憶起那段有著明媚陽光的童年?

伴著緩慢而又幽長的駝鈴聲,《城南舊事》緩緩翻開它那沉重的書面,我看著那有著油墨香的一段段的文字,我似乎感受到了其中淡淡的惆悵,濃濃的哀愁,那是一種說不出的韻味,使人忍不住,忍不住地醉了。

漸漸地被北京胡同里的人與事吸引了,惠安館中的“瘋子”秀貞,唱打花鼓的妞兒,為弟弟掙學費的小偷,照顧英子的宋媽,愛花的爸爸......這些都有難以言喻的情感包圍著。就像拆包裹一樣,一層一層地剝開,有著英子的鄉愁,有著英子的回憶。

英子用她那清澈的眼眸,純潔的心靈去感受著世界。最令我觸動的是英子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有的人甘願做走狗,有的人在街上搶劫,有的人迫於生計去做小偷,可英子卻說“人太多了,好人壞人,我分不清——就像分不清海跟天。”英子無疑又是富有幻想的,在父親眼中不過是綁在駱駝身上用來驅趕狼群的鈴鐺,在英子卻認為是拉駱駝的人,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這是一個多么美妙的想法啊!孩子總是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似乎在他們的眼中看出來的世界更加明亮,更加芬芳。英子又總像初生牛犢不怕虎一樣——什麼都不怕。面對人人敬而遠之的“瘋子”秀貞的接近卻十分大膽,反而聽說秀貞的故事後,同情起了秀貞的遭遇。那么天真無邪,那么膽大勇敢,可是這些終將伴著童年的消逝,自身的成長而一切再也不會回來了。

爸爸的花落了,英子也隨之不再是小孩子了。這何嘗不是現在我們的真實寫照呢?在那個北京胡同串兒子裡,有著英子的孩提時代;在那個曾經熱血飛揚的教室里,也有著我們的童年時光;在那一張張的臨摹字帖里,有著父親對英子的殷切教導;在那國小一行行的粉筆字里,有著老師對我們的諄諄善誘。現在再也不會回來了。

這一切都像是一場夢一般,冰心說過:“童年呵,是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雖然像是一場夢,可現在回憶起來,還會是那么清晰,記起童年時與夥伴一起趟小溪,玩捉迷藏等。還記得小夥伴們的音容笑貌。春天一起放風箏,夏天一起打水仗,秋天一起摘果實,冬天一起踩雪。我愈是這樣回憶,內心就會愈捨不得,童年啊!你這個夢,能不能再長一些,做得久一點。它沒有回答。

凌夢說:總以為自己是個不愛回憶的人,沒有保留舊物的習慣,也沒有知心的老友可以敘敘舊,況且,二十幾歲的生命,紛紛擾擾,有知覺的歲月何其得少,回憶,要它來作什麼?--直到《城南舊事》。

總以為混沌中的童年,沒有外祖母的歌謠,沒有門前的小溪,沒有月夜籬下的蛙聲,沒有夏日老槐樹的蔭蔽,甚至沒有呼朋引伴采蝶去,應該是忘卻了吧。--直到《城南舊事》。

以為忘卻的東西,以為忘卻的那些事那些人,卻原來一直潛藏在心的某個角落裡,此刻竟像潮水一般慢慢湧來。以為了無印象的童年,以為早已消褪殆盡的那些童年玩伴的臉,此刻竟又鮮活起來,仿佛就在眼前。其實每個人記性都一樣好,只是芸芸如我們,總是不經意間失落了那把鑰匙,無從開啟罷了。--慶幸有《城南舊事》。

是的,直到《城南舊事》。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六

閱讀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閱讀是一枚指南針,在我們迷失方向時為我們指路;閱讀是一杯乾渴時的清茶,為我們散去夏日的炎熱。

這個令人快樂的寒假裡,如果說電視是我的朋友,那么書籍則是我的閨蜜。這天,我再一次捧起了《城南舊事》這本書,雖然我已經讀過了好幾遍,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絲毫沒有減。

輕輕地翻開這本書,就有一種突如其來的親切感。書的語言簡潔,有孩子們的百般猜想,有對人物的諷刺,還有趣味的話語,比如《惠安館》這個故事裡說林海音的媽媽說不好北京話,她原本想說:“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結果說成了“買一芹租漏,仆要太回。”每次一讀到這兒我就會忍俊不禁。這本書還用了許多方言,比如在《蘭姨娘》這個故事裡,出現了“毛窩”一詞,剛開始,我努力猜想,難道毛窩就是用毛做成的窩嗎?這個疑問激發了我很大的興趣,經過網路搜尋,我終於茅塞頓開,原來,毛窩就是一種以蒲草編成的深幫圓頭,內有氈毛、蘆花或雞毛的保暖鞋,這個名字聽起來真是憨厚、可愛又純樸啊!

這本書是寫作者林海音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中所發生的趣事。書中出現了很多人物:比如,英子、英子媽媽、英子爸爸、宋媽、秀貞、妞兒、李伯伯等,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命運多舛的宋媽了,她是英子的奶媽,是一個非常善良的舊時婦女,故事裡說宋媽為了生計,把兒女扔給了她本以為可以信任的丈夫,然後用整整四年的時間悉心照料著英子的弟弟妹妹。但是,當她真正地等到可以看她自己兒女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兒子早早夭折,女兒已被狠心的丈夫賣了,面對如噩耗,她四年來的思念以及強大的精神支柱瞬間倒塌了......每次讀她的故事,我的眼睛就會濕潤,這便讓我聯想到了中國貧困地區的那些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嚴然就是現代版的宋媽,她們為了生計,要鼓起多大的勇氣,才能放下自己的孩子去外地打工或者也是做保姆照看別人家的孩子,這是多么不容易啊,我從骨子裡看到了她們的堅強!

《城南舊事》這本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品味,回味,去珍藏。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七

童年,是曾經的天真可愛,是美好記憶的開始,也是人生旅途的起點。童年是一場夢,也是一輩子也抹不去的記憶。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是她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戀戀不捨。

《城南舊事》這本書和其他的名著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地敘述著一個個平凡的故事,將我領進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六歲的小姑娘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好朋友。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被家人扔到了城牆根下,生死不明,英子非常同情她,幫她找到了離散六年的女兒。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帘子胡同。她在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年輕人,為了讓弟弟上學,他不得不去偷東西,不久巡警抓走了這個年輕人。英子九歲那年,奶媽的丈夫來到了林家,英子得知奶媽的不幸經歷後,十分傷心。英子六年級時,爸爸因肺病去世,奶媽也被她的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合上書本,我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城南舊事》給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感受。小小的英子,是那么天真可愛,她本應該像同齡人一樣,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但她卻要像大人們一樣思考,做事。爸爸去世後,她不僅要哄弟弟妹妹開心,還要照顧媽媽,一個12歲的小女孩兒,支撐了半個家。

回頭看看我們的生活,個個都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手機、電腦、電視、零食,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整天待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吃零食,既不用操心家務活兒,也不用為吃的,穿的,用的而發愁。

童年,就像一個百味瓶,裡面裝著酸甜苦辣。我們體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樂、甜蜜,卻沒有體驗過心酸、甘苦。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段美好的過程。也許在你人生的旅途中,它是個鋪墊;也許在你成功、輝煌的人生中,它是你的啟蒙老師,把你從懵懂帶向了懂事,帶向了成功。那段美好的記憶,誰都要無法抹去,把它藏在心裡吧,那是你最珍貴的寶貝。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八

那天在新華書店閒逛,無意中拿起這本書《城南舊事》這本書,開始是被它的封面上的“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這幾句話所吸引。翻看後就被裡面的內容所吸引了。這本書講述的是林海音從七歲到十三歲的童年生活。在北京的老四合院裡,住著英子幸福和睦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表述了我們兒童眼中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及我們孩子的特別的感受。

《城南舊事》的主人公英子,聰明善良。別人都認為秀貞是瘋子,沒人跟他講話,獨獨英子對她表示了友善。秀貞是英子搬到新家認識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聽著她念叨著小桂子之類的話,使英子很好奇,她覺得假裝有一個小桂子很好玩,於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館和秀貞玩,聽她講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胡同里誰都說秀貞是瘋子,不許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館。但是在英子的眼裡,秀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沒什麼兩樣嘛。直到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了宋媽說的話,才知道秀貞為什麼會變瘋的。原來,秀貞和一個借宿在惠安館的學生相愛,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須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媽扣在了那裡,一走就是六年。後來秀貞生下來一個女孩,卻被她媽丟到了齊化門城根下,她從那時開始就瘋了。英子從秀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還告訴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一塊青疤,拜託英子幫忙找到小桂子。秀貞的眼睛下面有兩個淚坑,英子的另一個好朋友妞兒也有兩個淚坑,英子經常把妞兒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兒和英子哭著說她不是她爸媽親生的,說要回齊化門找她的親生父母時,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開妞兒的頭髮,發現妞兒的脖子後面真的有一塊青疤。她想讓秀貞和妞兒回惠安找她爸去,於是拿上媽媽的金手鐲,帶著妞兒跑來找秀貞了。秀貞連夜整理好行李,帶著妞兒去搭火車。可是英子不捨得妞兒,便使勁跑去追趕妞兒。那天夜裡,又下著大雨,英子還發著燒,但她最後還是頂不住了,幸虧剛好遇見了媽媽,她才不至於暈倒在馬路上。英子和秀貞的真情是可貴的,中間雖然有過不快,但被她們間的快樂時光掩蓋了。

蘭姨娘,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三歲時,生身母親由於生活所迫便把她賣掉了,後又淪落為風塵女子。被人贖身後,作了一個七八十歲老頭的姨太太,當然沒有什麼幸福可言,後來,蘭姨娘來到了英子家,蘭姨娘雖然可愛,討英子的喜歡,可英子發現蘭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著大肚子的媽媽正在灶台炒菜時,她心裡難過,為媽媽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達,最終,聰明的英子通過牽線搭橋,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卻把爸爸蒙在了鼓裡,讀到這裡,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么多的心眼。真是個小機靈鬼呀。於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個撲閃著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我們看海去”這是一個小偷對英子說的話,雖然我不喜歡偷東西的小偷,但是不知為什麼,似乎是林海音的語言打動了我,我覺得這個小偷很好玩,很可憐,看到他被人家抓到的時候,好像一隻老鷹在欺負一隻小雞,而且還要聽著周圍人的罵聲。給我記憶最深刻的兩篇是“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驢打滾兒”,我剛看到這個題目時,我還以為林海音是要寫驢怎么打滾兒的,可是讀到最後,才知道宋媽的小栓子死了,小丫頭子不見了,宋媽很傷心,宋媽和英子在找小丫頭子歇息的時候,看見有人買一種叫:“驢打滾兒”的吃的,那是把黃米麵煮熟了,裡面包黑糖,再在綠豆粉里滾一滾,很香。可小丫頭卻找不到了。

最後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讓我最受感觸。英子的爸爸去世了,爸爸的石榴掉了,花兒也落了。“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落花下,一個女孩,在夕陽的餘輝里靜默著,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夾竹桃。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九

這本書,早在幾年前就看過,現在再看,還是會有不同的感觸。

童年啊,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在童年中,或歡喜或憂傷,我們都在一步步成長,一步步去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的模樣。

就像英子,她的童年在城南,一個盛滿了她許多許多美好記憶的地方。小孩子的世界充滿各種未知和好奇,單純地想把整個世界都染成彩色,然後用最大的善意,去擁抱這個彩色的世界。直到後來“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小小的英子被迫成長,就那么一瞬間,她好像突然長大,小小的大人學著去冷靜地扛起這個家。

當孩子很好,無憂無慮沒煩惱。我總是在抗拒成長,因為我知道,長大了,我就會失去很多。然而有時候,也就只是那么一瞬間,我會感覺自己突然能接受長大。

還依稀記得那是個非常晴朗的天氣,那時的太陽還在山頭徘徊。慢慢的,等到小朋友們被家長一個一個地接走,我在教室里坐立難安,時不時地伸出頭看看窗外。一個小時後,太陽落山了,班裡只剩下我一個人,還有在一邊陪著我的老師。我開始大哭,腦子裡想的都是:我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這么晚了還不來接我。

老師為我擦了擦眼淚,說:“老師先送你回家,好不好?”“不要,我要媽媽,我媽媽一定會來接我的。”我帶著哭腔,說出來的話連我自己都沒底氣。

又等了很久,我自己擦乾眼淚,腦子的想法突然清晰起來,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可以自己走回家的。站起身來與老師告別。

我憑著記憶走那條已經走過無數次的路,現在沒有人再牽我的手,我們總得學著去放開那隻手,畢竟以後的路還很長,只能自己慢慢走。或許在這條路的開頭有人和我一起,但是以後的路,孤獨的旅程,總得自己走。還記得那一年,我五歲。

我知道,無論我是否抗拒,人總是要長大的。慢慢的,我會像小英子一樣變成一個大人,學著自己去頂天立地。

讀《城南舊事》有感範文十

這周,我讀了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這是一本令人難忘的好書。它講述了小英子豐富多彩的童年往事。每一個人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兒,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著嘴笑的蘭姨娘……

這本書講述了小英子小時候在北京發生的事情。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體現了出來,自然而不造作,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將小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風光恰切的地融入字裡行間,在展現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餘,更為讀者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全書在淡淡的憂傷中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其深意。

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小英子的童年是十分快樂的,身為大小姐的她想乾什麼就乾什麼,於是便有了這本《城南舊事》。

回憶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如此:爺爺奶奶很疼愛我,於是,我便成為了他們的掌上明珠。什麼東西都由他們替我準備好,也毫無怨言。童年的回憶是多么的美好,花兒謝了會再開,一曲終了還可以再從頭,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小英子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上。她的童年故事十分真實、純樸,那樣的純淨淡泊,彌舊溫馨。“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們拉回了過去,回憶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