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德頌——百善孝於先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於先”。每箇中華兒女知道的第一個美德就是孝道。古代的先人給我們做了好榜樣。例如:漢朝的黃香,他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那時還很小,卻十分懂禮數,完全按照規矩為母親守孝。幻想家裡是很貧困的,母親去世後,黃香一邊勤奮讀書,一邊做家務,侍後父親。夏天天氣炎熱,黃香就用扇子去煽涼父親睡的枕席,讓父親炎熱時能涼快些;冬天天氣寒冷,黃香舍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父親的被褥,讓父親睡覺時不那么冷。父親生病時黃香更是格外小心地照料。後來當地知府知道了這件事,上奏給了朝廷,皇帝知道後,十分信任黃香,讓他在身邊負責接納奏章。這正應了《三字經》的一句話:“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藥王孫思邈也是有著“孝”,他從小就知道尊敬父母,孝順父母。孫思邈的家鄉水土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當然他的家人也不例外:父親得了夜盲症,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東西,母親得了“大脖子病”,經常吃藥。一天,父親問他:“思邈,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小思邈毫不猶豫地說道:“我長大以後,要當一名郎中,給母親治好怪病,給父親只好夜盲症。”父親聽了很是欣慰。後來,孫思邈果真精心鑽研醫學,如願以償的當上醫生,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可以獨立行醫了。孫思邈勵志要醫治好父母。他打聽到了太白山上有位陳元的人,會醫治夜盲症與大脖子病,於是就上山請教。經過長途跋涉,終於登上了人煙稀少的太白山。陳元被他的行為所感動,便把自己的祖傳秘方傳授給他。有了先人孝道的事情,自然也少不了我們現代人又會有讓人感到的事例,例如: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則公益廣告:講的是一位年輕母親在給自己的兒子講小鴨子的故事,講完後,母親去給孩子的奶奶端洗腳水洗腳,那個年幼的孩子見了,便跑到衛生間……當媽媽給孩子的奶奶洗完腳,回到自己的房間裡時,發現兒子不見了,回頭一看,只見她的兒子正吃力地端著滿滿的一盆水,蹣跚地走過來童聲童氣地說:“媽媽洗腳。”媽媽臉上歲月的洗禮似乎舒展開了,多的是幾分欣慰的笑……還有:四十六歲的劉懿連續多日高燒不退,經醫生診斷,最終為毛細胞白血病,這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做異基因的幹細胞移植。然而,劉懿的四個姐姐經過檢測,組織配型都不合格,只有劉懿的女兒配型成功。但是,劉懿並不願意讓女兒提供幹細胞手術,並說:“我已年老,千萬不要讓孩子遭這個罪啊!”但女兒為了父親的健康,願意承受。在女兒的堅持下,父女倆同時躺在了手術台上。然而,醫生髮現女兒的血管太細,採血針頭根本無法扎入,必須在女兒鎖骨處的靜脈血管或者直接切開小腿處的靜脈血管,但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會帶來傷害。但是,女兒為了爸爸,做了這個手術。就這樣,女兒為爸爸迎來了生命的第二個春天。這就是生死婦女骨肉情。比湖泊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們的心!因為心裡裝著親情。親情溫柔如流水,溫暖如春風。我們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一日一時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給我們留下了最珍貴的回憶。是時候孝順父母了!不要讓愛成為痴痴地等待……

五年級:亦景亦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