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霍金》讀書筆記

今天,語文課上我們學了《輪椅上的霍金》,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史蒂芬霍金當年的“宇宙之王”,可命運對他十分殘酷。讀後感受很多。

1963年,當他在讀研究生時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不久完全攤瘓。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又被徹底剝奪了說話功能。40年過去了疾病已使他徹底變形。可霍金還是頑強的與病魔做鬥爭-堅持學習和工作,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女記者憐憫的問:“您不覺的命運對你失去太多了嗎?”可霍金是這樣回答的:“我的手指還能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是什麼讓他這樣與病魔抗爭?是什麼他如此堅強?是什麼讓他不向命運低頭?......這些問題答案只有一個,因為他有終生追求的理想,和他那對科學精神和勇敢的無畏精神。就像霍金所說:“無論命運有多壞人都應該有所做為,有生命就有希望,我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霍金身殘志堅,敢於和命運挑戰,並沒有被病魔打垮,成了名副其實的“宇宙之王”。他這樣的努力,對於我們健全人來講,難道就做不到嗎?不!當然也可以做到!只要我們有一顆感恩的心,遇到困難不畏懼,勇敢地和命運挑戰,便可以使自己崇高。一句名言佳句說得好啊:“人不一定能讓自己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霍金,不僅是一個科學巨匠,而且還是一個生活強者,他,永遠是我敬佩的人,是我奮鬥的目標!

讀完《輪椅上的霍金》後,我的心震撼著。我在不知不覺中成了霍金的崇拜者。霍金是令人憐憫的:病痛不斷摧殘著他,他忍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但霍金又是令人敬佩的:面對殘酷的命運,霍金沒有抱怨,沒有退縮。他正視命運對自己的不公,樂觀向上,坦然面對。是的,霍金充滿傳奇色彩。他雖然沒有健康的身體,但是他比四肢健全的人更“健康”,他甚至能和牛頓相媲美。

也許一個人只有身處逆境,並戰勝困難,才算真正長大。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有不如意。但是,或許正是陷入困境,並不斷與命運抗爭,才能擁有一顆樂觀的心,對生活抱有希望。因為,你會想:“再大的風雨我都經歷過,這點傷痛算什麼?生活多美好!”

讓我們做一隻同風雨搏鬥的雄鷹,在一次次失敗後,昂起頭,不放棄,自由翱翔在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