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

清明有踏青的民俗,在放假期間,我去了百花苑,和爸爸一起親歷民俗。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早上起來,地上是濕漉漉的一片。走過百花橋,進入百花苑,看到草地上有露出尖尖角的嫩芽,在雨露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池邊的柳樹早已換了裝束,垂入水中的枝條已經是翠綠色,高大的樟樹把黃色的衰葉拂去,取而代之是黃綠色的新葉,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迴廊中,三五人或下棋,或打牌,十分怡然自得,仿佛忘了淡淡的哀愁。

清明畢竟也是一個沉重的節日,從古自今一直是我們懷念已逝親人的日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流傳千古的詩句,勾畫出懷念親人的真摯畫面。

漫步在百花苑的小路上,爸爸告訴我,古時的踏青和現在不一樣。古時踏青是在尋找親人在世的感覺,“踏”的地方是應該與已逝親人有美好回憶的地方,而現在不光是這樣,它成了旅遊或者家人朋友增進感情的方式。這不得不說是時代的進步。

走出百花苑,小雨悄然無聲地灑落,真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大地經過春雨的洗禮,萬物都發出勃勃的生機。拉著爸爸的的手,我有點莫名的興奮,一個新的民俗知識永遠藏入了我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