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隙

人與人之間的縫隙

我曾經有這樣的體驗,煮飯的時候在電飯煲里放滿了米,等待著“大豐收”。可結果卻出人意料,飯並沒有熟透,成了夾生飯。原來爺爺告訴我,電飯煲里要留足夠的空間讓米膨脹飯才能煮熟,而我卻忽視了這一點。

在古代,不是也有許多關於縫隙的事例嗎?比如《退避三舍》,晉文公履行了他的承諾,後退了90里,留下了一條90里長的“縫隙”,可楚軍硬是堵上了這條“縫隙”,才導致楚軍慘敗。如果當初這條“縫隙”並沒有被堵上,那結果又會是怎樣呢?

由此可見,一條縫隙是多么重要。

縫隙無處不在,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著一條縫隙,這條縫隙看似分隔了兩個人。可是,如果沒有了這條縫隙,結果也許會適得其反。正如《牛郎織女》中的那條天河,看似分隔了牛郎織女,是他們天各一方,只能隔河相望,卻無法相聚。可如果沒有這條天河,人間會有如此佳話?會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哀怨?又怎能會有七夕節的浪漫?

生物老師也講過,人與人就像田裡的植物,植物過於稀疏,則產量不會太高;植物過於密集,就不會獲得足夠的光照,產量也不會太高。人與人同樣如此,我們生長在同一片藍天下,與朋友的關係過於密切卻對我們沒有好處。

有那么一句話,相信大家都知道,叫: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地上是沒有地縫給我們鑽的,這裡的地縫不是指地上的縫隙,而是指人的寬容,對別人的諒解。人在尷尬時,需要的是一條寬容與友善的“縫隙”。在別人尷尬時給他一條“縫隙”,不會使他更加窘迫,而使他有了精神上的動力,使他得到了心靈上的安慰,使他更加自信。

生命的縫隙

我曾在縫隙里看見綠色生命,暗自佩服它們的頑強,也好奇它們是如何生長的。也許當它們還是種子使,心中就有一個信念:要成為縫隙里的奇蹟。它們珍惜射進縫隙里的點點微弱的陽光,吮吸著甘甜的雨露,拼盡全力,最終成為縫隙里的奇蹟。海倫*凱勒同樣也是“縫隙”里的奇蹟,上帝給了她不平等的待遇,但她沒有抱怨,更沒有放棄,最終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奇蹟,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更是家喻戶曉。

時間的縫隙

手指間為什麼會有縫隙,沒有人知道。手裡有一把沙子,你握地越緊,他卻流地越快,我們是永遠無法阻止它的流逝,正如時間,我們永遠無法挽留,既然留不住,為何又緊握雙手?

縫隙是無處不在的,它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