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廉若公園

穿過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我來到了盧廉若公園。

該公園早在十九世紀由富商盧氏建造。一九七三年澳門政府購入後,開放給市民使用,成爲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我和爸爸走進公園大門,就看到一棵棕櫚樹彎著腰表示歡迎。用密密麻麻的鵝卵石鋪成的道路,把我們引到了綠色琉璃瓦蓋頂的屏風拱門前。透過江南風格的圓月門,可以看到端莊的觀音菩薩玉石象。鑽過拱門,兩邊茂盛的竹子隨風搖曳,正在向我們揮手。

沿著右面的小徑稍走片刻,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池春水。池塘當中聳起一座假山,像是母親抱著嬰兒。水中倒映的是春草堂,前景是池邊的幾株楊柳,枝頭爆出點點新芽,背景是一片淺綠的樹林,好一幅初春的風景畫!沿著池塘,每走一步,便出現了一幅不同的畫,讓我體驗到風景如畫的含義。

沿著池塘,來到了人壽亭,我在一棵樹墩前停下。大概是由於樹幹病倒,被砍到只剩下我的腰那麽高了。估計要三人張開了手才能把樹墩抱住,可以想像它曾經是一棵參天古樹,不過,在樹墩光禿禿的平頂上已經長出了青翠的嫩芽,它又開始了新生。

我眺望著春草堂,它臨水而立,黃色的粉牆,半掩的百葉窗,紅色的圍欄,還有寶藍色的欄柱,再加上粉紅色圍桿的石板橋,這座典型歐洲風格的建築物巧妙地融合在江南風景之中,大概也正象徵著中西合璧的澳門。

告別了春草堂,我們來到了九曲橋。只見橋下池水清澈,幾條錦鯉搖擺著尾巴游來游去;幾片荷葉漂浮在水面,荷葉上幾顆透明的水珠隨風滾來滾去。此時下起了小雨,雨點落在水面,泛起一道一道漣漪。我撫摸九曲橋欄桿,水泥由於風吹雨打已經剝落,剩下了斑斑駁駁的沙粒,粗糙的表面讓我感覺到年代久遠。穿過假山再來到池邊,突然聽到幾聲鳥叫,順著聲音,隱隱約約看到有一隻黑白相間的鳥站在柏樹枝葉中唱歌。沿著小徑,穿過茂密的假菩提樹林到了名叫浮綠処的亭子,平時在這兒可以看到有些粵劇愛好者,圍坐在一起唱曲。不知不覺中我們回到了公園的出口。

我已經去過盧廉若公園好多次,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歡喜。

盧廉若公園,你是我們澳門人的驕傲,你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我們要珍惜你,保護你,讓你世世代代成爲我們澳門人休憩的好去處。

澳門風順堂區dbyw五年級:os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