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了做包子

包子,一個既好吃又深受人民民眾的喜愛。在千百年來,包子的傳統有很多,其中包子的歷史是從諸葛亮說起的。諸葛亮經過苦思苦想,下令讓士兵們殺豬,宰牛,將牛肉和豬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做成人頭形狀蒸熟了.由此開始,生活中,人們不漸漸做起“饅頭”食用了。隨著社會生活實踐不斷向前發展,密切結合生活飲食上的需要,逐漸演變成由“饅頭”裡邊裝上肉餡的食物,名曰為“包子”了,因為是用面和肉餡包成的,故被人們恰到好處,給名曰為“包子”了。

這一天是星期五,班主任黃老師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家庭作業———做包子。在這個清香裊裊的星期日早晨,媽媽帶回材料中筋粉面400克、乾酵母5克、泡打粉5克、白糖5克、溫水約250cc、青菜1000克、香菇適量、胡椒粉少許。我先把麵粉倒在盤子裡,將少許發酵粉倒在麵粉上,倒上一些水。搓起來半小時後,我把柔軟的麵粉用保鮮膜封起來讓它發酵。

我把它拿出來,揉成面塊,把豬肉和青菜剁成肉泥塞進面塊包起來。我包的歪歪斜斜的,可是媽媽都沒有我包的好看,我把包子放在爐子裡蒸了,半小時後拿了出來,突然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拿回學校後黃老師聞著香氣也垂涎三尺了,迫不及待想吃了。還誇我孝敬尊長呢!

在這個清香裊裊的早晨,我學會了做包子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