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教育vs中式教育

我相信,很多同學也和我一樣,希望自己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是,為什麼學生們愛著自己的國家,卻想著成為其他國家的公民呢?其實,也不全是這樣。如果將兩國的教育方法一起比較,我想,你大概就會知道答案了。

常常上課的時候,特別是數學課,總覺得積極不起來。腦袋裡那亂七八糟的公式已經擾亂了思緒,剪不斷,理還亂。在課堂上,美國學生為了裝懂故意向老師發問,美國學生還認為坐的橫七豎八才能更好的與老師進行交流。中國學生則為了裝懂而不向老師提出問題,中國學生還認為坐的端端正正是出於對老師的尊敬。這樣一來,我們就受到了束縛,積極性自然也就減少了。

不光是這樣,我們中國學生的腦袋總像機器、齒輪一樣,不會靈活運用。如果老師給出同一道題目:“現在是12點整,時針和分針剛好重合在一起。請問,要經過多少時間,時針和分針才能再次重合?”老師的話音剛落,美國學生的反應是不約而同地撥動腕上手錶,用這種其實很聰明的“笨方法”,看時針和分針什麼時候能夠再次重合。而在場的所有中國學生肯定立即拿出筆和紙,埋頭列出一大堆公式並開始計算。因為美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輕鬆。因此他們大多數喜歡異想天開,想像力無比豐富。中國學生的受教育方式是“填鴨”,辛苦得很。題海戰術他們不怕,怕就怕那種“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確實轉不過彎來。

美國學生一向不大有數學頭腦,不得不長期依賴電子計算器。中國學生都是數學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如果中國學生告訴美國學生:我們都能夠不用計算器做四位數的乘除法,甚至能夠徒手開平方根,那美國學生看中國學生的眼神,肯定向看見了撒謊的小木偶的長鼻子一樣。

有時候,我們中國的學生還認為自己和老師有堵無形的牆,學生們怎么也不願意“越”過這道牆,去與老師交流,探討。美國學生想反,大膽地與老師討論,但更多的則是閒聊。

這單單是學習方面。

我們再來說說零用錢。

當你沒有了零用錢時,美國學生的父母會說:“我們不得不通知你,你這個月的零用錢已經超出預算了!去,把車庫打掃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園裡的草割了,我們就可以再給你一些錢花。”而中國學生的父母則說:“零用錢用完了嗎?沒錢了就自己到書房的抽屜里去取。”

當你想去旅遊是,美國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說:“我已經攢夠錢了,我要去旅遊了!”中國學生則硬生生地對自己的父母說:“我要去旅遊了,請你給我一筆錢。”

雖然說前者辛苦,後者輕鬆。但是,後者的父母會在孩子長大後才後悔。所以,前者我更喜歡。

五年級:李燕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