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與稜角

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都經歷過一連串環境適應與摩擦的過程: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一次次適應與稜角碰撞後的選擇。

每天的生活軌跡,其實都在考驗著你的選擇是否正確。千古以來,抉擇,左右著生命的順與逆,這道理始終不變。

三國時的劉禪,因為害怕自己被奪去自由而選擇過度的適應順從。“‘此間樂,不思蜀”,可看出劉禪的生命中的沒有稜角。而後人給予他的評價,是一名懦弱且無擔當者的代稱詞。然而清代的曹雪芹,卻因有了稜角而活出了不一樣的風采。

曹雪芹身後有一座高大的文學豐碑。矢志面對怕困難,不折不屈的精神。他的事跡廣被後世讚揚。正因為他的艱苦卓絕,鑄就出一部絕倫出眾的巨著——《紅樓夢》。命運是公平的,雖然他從富貴的少年,流落為一界悲慘的文人。但他的一生是精彩的,留與後人無盡的回味。人要有稜角但也要有圓潤的一面。蘇東坡的一生便是最好的印證。

蘇軾的一生從“烏台詩案”起,是一連串坎坷多舛之仕途。雖在官場上失利,但他也因被貶到黃州,在性格上完成了蛻變。磨去了一己的固執而更加圓潤成熟,蘇軾成為了受世人愛戴的文壇巨擘。

選擇適應?還是選擇稜角?從歷史之鏡我們不難發現,磨去傷人的稜角。適當的適應環境。才是成功與無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