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作文

荔枝作文(1)

一談起荔枝啊,那必是我家鄉的特產!

荔枝產在夏天,在6月份樹上小小的荔枝變大了,成熟了。種荔枝的人都會把荔枝摘下來,拿到市場上買或者留著自己吃。青色和深紅色殼的荔枝是不可以吃的,青殼的還沒熟,深紅殼的已經發霉了,只有紅色殼的才可以吃。剝開殼,你會看到殼裡還夾著一層膜和晶瑩剔透的果肉,放到鹽水裡泡一會兒,然後再拿起來吃,既是可口!吃完果肉還會看到黑色的果核。

今年暑假,爸爸帶我到奶奶種荔枝樹的地方摘荔枝,荔枝殼都是紅色的,殼上還有好多“刺”呢!摘的時候,“刺”會扎到自己的手。樹頂的荔枝更為新鮮,當然!樹頂上的荔枝是摘不到的,我和爸爸就拿起石頭往樹頂一扔,許多新鮮的“紅姑娘”紛紛往下落,當然也不是每次扔都能扔的成功。那天,我和爸爸摘了一大筐荔枝回家了,夠吃好幾天呢!

荔枝是廣東的特產,那必然廣東人喜歡吃荔枝,我一天能吃好多荔枝,每次吃了都拉肚子,都是因為太好吃了!

你願意到我的家鄉來吃荔枝嗎?我相信你願意的!

五年級:楊晨

荔枝作文(2)

“紅布包白布,白布包豬油,豬油包石頭”,你猜這是什麼水果呢?這就是嶺南佳果—荔枝。

荔枝屬亞熱帶珍貴水果,嶺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產我國南部,有兩千多年栽培歷史,其中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果王荔枝最出名,還有俗稱“糯米糍”的品種,核尖小,肉多清甜。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表現了他對荔枝的鐘情與留戀。

荔枝屬常綠喬木,野生樹高達30米,胸徑1米,樹皮棕色,不裂,長橢圓形披針形葉子,葉長6~12厘米,花小,沒有花瓣。我國有100多個品種,現在有很多果園都人工栽培,產品暢銷東南亞。

荔枝品種中,桂味.“糯米糍”為最佳,它“身外是張花紅被,輕紗薄錦玉團兒。”桂味以肉脆清甜誘人著稱,“糯米糍”則以核小,肉厚汁多大家都喜歡吃。

“筆村糯米糍”.“羅崗桂味”.“增城掛綠”被稱為“荔枝三傑”。“三傑"中,數”增城掛綠“最為珍貴,它外殼紅中帶綠,四分綠六分紅,果肉潔白晶瑩,清甜可口,掛齒留香。

“一騎紅塵妃子笑,增城掛綠美名馳!”粵劇藝術家紅線女的一曲《荔枝頌》把荔枝唱得淋漓盡致。朋友,你想不想來嘗一嘗這美味的嶺南佳果呢?

五年級:如鶯

 點評:以自問自答的形式開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民間熟語的使用,使得文章更生活化親近化。對荔枝的屬性、品種等的介紹很專業。引用《荔枝頌》做結,使得文章更有文化氣息。疑問的口吻,也拉近了讀者的距離。

本文是一篇優秀的描寫荔枝的狀物文,但似乎缺少一些情感流露,再豐富些感情表達將更棒!

 點評老師:楊秋紅

荔枝作文(3)

荔枝原產於中國,是中國嶺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馳名中外,有“果王”之稱。“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早在唐代,唐太宗為了討好楊貴妃的歡心,他令人騎上快馬,從嶺南七天七夜,以接力的方式,從千里之外運送荔枝到長安,以供楊貴妃享用。看荔枝那紅彤彤的外皮,珍珠色的果肉,橄欖棕色的核,就有一種饞涎欲滴、垂涎三尺的感覺。

荔枝分為許多種,我國就有120多種,著名的品種有三月紅、玉荷包、黑葉、懷枝等。

荔枝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好似一個多刺的刺球,表面粗糙,和草莓有一點相似。剝開他那紅艷艷的外皮,象牙白色的果肉立刻展現在我的眼前,圓滑寬厚的、圓滑寬厚的、晶瑩剔透的囊,那是荔枝的主體部分,也是美味可口的果肉,荔枝的囊是荔枝的主體部分,也是美味可口的果肉,他不像桂圓的肉那樣非常透明,他白中帶黃,但也晶瑩剔透,好似一湖清澈見底的湖水。它的核心呈長圓形或卵圓形,略扁,長1。5~2。2cm,直徑1~1。5cm。表面棕紅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澤,略有凹陷及細波紋。而它還有中醫藥用作用,有行氣散結,祛寒止痛的作用。

把荔枝剝一顆放到嘴裡頓時感嘆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含果膠、蘋果酸、檸檬酸、游離胺基酸、果糖、葡萄糖、鐵、鈣、磷、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c及粗纖維等成分。荔枝的口感很水潤,甜味濃厚,餘味悠長。咀嚼起來比較耐人尋味,滑嫩而多汁,所以說:“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實乃熟,狀甚瓊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

荔枝渾身都是寶啊!

北京延慶縣延慶縣第二國小五年級:菅陸嘉

荔枝作文(4)

幼年時只知道荔枝幹的殼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國小。老師講授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讀到“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實在無法理解,荔枝哪裡會是紅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樣潔白,不是更可怪嗎?向老師提出疑問,老師也沒有見過鮮荔枝,無法說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現在,老師縱然沒有見過鮮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學的資料,給有點鑽牛角尖的國小生解釋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筆法來描寫荔枝的形態,的確也有不足之處。繒是絲織物,絲織物滑潤,荔枝殼卻是粗糙的。用果樹學的術語來說,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決狀裂片,好象龜甲,特稱龜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銳如刺,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種的不同而各異。

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生在樹頭,從遠處當然看不清它殼面的構造,只有紅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絳囊”、“紅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於整株樹以至成片樹林,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廣東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陰曆六月,正當陽曆七月。荔枝也有淡紅色的,如廣東產的“三月紅”和“桂綠”等。又有黃荔,淡黃色而略帶淡紅。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通常蒂部大,頂端稍小。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有的一邊高,一邊低。頂端叫果頂,渾圓或尖圓。兩側從果頂到蒂部有一條溝,叫做縫合線,顯隱隨品種而不同。舊記載中還有一些稀奇的品種,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因為缺少經濟價值,現在已經絕種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廣東調查得知,有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還有四川合江產的“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說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國果樹栽培學》則說大的重六十克。所謂“膜如紫綃”,是指殼內緊貼殼的內壁的白色薄膜。說它“如紫綃”,是把殼內壁的花紋誤作膜的花紋了。明代徐勃有一首《詠荔枝膜》詩,描寫吃荔枝時把殼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是誇張的說法。

荔枝的肉大多數白色半透明,說它“瑩白如冰雪”,完全正確。有的則微帶黃色。從植物學的觀點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種子外面的層膜發育而成的,應稱做假種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說的連同果殼扔掉的那一層膜。荔枝肉的細胞壁特別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適宜於生食。有的純甜。早熟品種則酸味較強。荔枝曬乾或烘乾,肉就成紅褐色,完全失去潔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現經研究證實,溫度保持在1℃到5℃,可貯藏三十天左右。還應進一步設法延長貯藏期,以利於長途運輸,因為荔枝不耐貯藏,古代宮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就乾過這樣的事,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

荔枝的核就是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數品種為綠色。優良的荔枝,種子發育不全,形狀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現在海南島有無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隨品種而不同。廣東有雙季荔枝,一年開花兩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開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綠白色或淡黃色,不耀眼。花分雌雄,僅極少數品種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時開放,宜選擇適當的品種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機會。一個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結實總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荔枝花多,花期又長,是一種重要的蜜源植物。

荔枝原產於我國,是我國的特產。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為我國是原產地的明證。據記載,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足見當時廣東已有荔枝。它的栽培歷史,就從那個時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對四川荔枝多有記述。自從蔡襄的《荔枝譜》(1059)成書以後,福建荔枝也為所重視。廣西和雲南也產荔枝,卻有少有人說起。

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八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清初陳鼎一譜,則對川、粵、閩三省所產都有記載。蔡譜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的果樹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內容包括荔枝的產地、生態、功用、加工、運銷以及有關荔枝的史事,並記載了荔枝的三十二個品種。其中“陳紫”一種現在在仍然廣為栽培。“宋公荔枝”現名“宋家香”,有老樹一株,尚生長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開花結實。這株千年古樹更足珍惜。

荔枝是亞熱帶果樹,性喜溫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長的北限。漢武帝曾築扶荔宮,把荔枝移植到長安,沒有栽活,遷怒於養護的人,竟然對他們施以極刑。宋徽宗時,福建“以小株結實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闕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寫詩吹噓說:“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實際上不過當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詩,說常熟顧氏種活了幾株,“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櫱。”但究竟活了多少年,並無下文。現在科學發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我國幅員廣闊,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產。因地制宜,努力發展本地區的特產,是切合實際的做法。盛產荔枝的地區,應該大力發展荔枝的生產。蘇軾有詩云:“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但日啖三百顆,究竟能有幾人呢?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荔枝生產,應該能夠逐步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五年級:梅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