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五四青年節作文:回眸時髦青年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初,是中國現代史上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終於****了壓在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開始進入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新社會。那陣的青年最為時髦的,是向黨組織靠攏,積極要求上進;找份職業也不叫找飯碗,叫參加革命工作,凡是有組織有工作的年青人,社會上就統稱革命青年。

革命青年時髦的公眾形象,是男的穿類似中山服的幹部制服,女的穿俄羅斯式樣的列寧裝,一律的藍色或灰色;髮式則是男的三七開分頭,女的齊耳根剪短髮,額上有淡淡的留海,或兩根長辮。套用現在的話來說,這身打扮就是先鋒前衛的潮流。

那陣革命青年的時髦還在於,滿腔熱情地投入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轟轟烈烈地參加各項社會政治運動。真誠相信自己是在獻身開天闢地的偉大事業;相信生命的意義,只有融入新時代的滾滾洪流,做崇高事業的墊腳石,才是最有價值的;相信個人小我的利益和唧唧我我的情調,是可羞愧的落後意識,生活向低標準看齊,思想向高標準看齊,勤儉節約是起碼的品質,而講吃講穿追求享樂,簡直就是一種恥辱;崇尚入黨入團是高於肉體生命的政治生命,而當上先進和勞模,照片上了光榮榜櫥窗的,是無上的光榮,乃至是全家的光榮,自然也是異性青年男女追求崇拜的偶像。用“真誠“和“忘我“來形容那陣的革命青年,應是恰如其分。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平田改土,大煉鋼鐵大放衛星,人們全心身地苦幹實幹,沒有人會懷疑“三年超英趕美,十五年建成共產主義“,和指日可待的“樓上樓下,電燈電“,“天天吃土豆燒牛肉“,“人人平等,世界大同“,“黃金只配用來修廁所“的美好憧憬。土改,肅反,反胡風集團,反右派鬥爭,人們同仇敵愾,義憤填膺口誅筆伐;對“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反壞分子“進行毫不妥協地鬥爭,更不會容有對偉大的民眾運動有任何質疑或反思。當然也沒有當今青年,對自己前途命運焦慮求索的沉重心理負擔。真誠得近乎天真,把人類亘古以來的祈願和眼前的革命緊密相聯;單純得近乎簡單,堅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祖國和人民,直至世界全人類的明天更美好。於是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成了最為時尚的行為注釋;為崇高信念而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不計報酬,成了那一代革命青年的人生寫照。

那陣的革命青年,還嚮往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老大哥“,模仿前蘇聯的服飾和語言方式,學俄語因為注入了超乎語言的政治意義,比當今學英語更為流行和熱情;莫斯科東方馬列主義大學,無疑是當時青年心目中世界上最高檔次的學府,能到那去留學當然也是一種崇高的政治榮譽;俄羅斯、尤其是前蘇聯的社會主義文學作品及電影歌曲,幾乎涵蓋了那一代革命青年對外國文學和藝術的理解視野;高爾基肯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背誦其革命名篇散文《海燕》,如今天的蒙童背誦“床前明月光“一樣風糜。

筆者親族中就有一位那個時代的女勞模。為了和不同她一樣積極進步,出身黑五類的高知丈夫劃清界線,女勞模僅以其“消極落後,沒有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為由,便毅然決然和丈夫分居達十八年之久,直到丈夫去世。女勞模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是真正的愛工作如命,愛學生勝子,竟至許多年的法定節假日和寒暑假,沒休息過一天;兒子們經常是十天半月見不著母親一面,母子間的交流只能是靠臨睡前壓在玻板上的紙條來維持,第二天早上醒來,也只見當天的飯菜票,不見母親的人影筆跡。女勞模全家一年四季吃食堂,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前,就將食堂的殘湯剩菜全部打回,一頓頓熱了吃。如節假日女勞模回來了,那一定是帶了一群需要照料的學生,女勞模為學生們輔導作業,剪指甲,滅虱子……每當這時,女勞模的兒子便自覺悄聲閉氣地躲到後院的小天井裡。兒子知道一旦影響了母親的革命工作,在學生面前和藹可親的母親,學生走後就會對他變得非常不近情理的嚴厲。女勞模要求全家無條件地支持她的革命工作。

筆者和女勞模的兒子是同齡人。勞模兒子那陣無比羨慕同學的,是同學們的母親,為他們做的無指手套和抱雞婆棉鞋,勞模兒子整個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冬天都是手腳凍得血痂累累;羨慕同學們的母親,為他們炒的油渣豆豉蘿蔔秧泡菜,做的辣醬鹹菜豆腐乳,這些家常小菜對終年吃食堂的勞模兒子來說,無異於珍餚美味。當然,勞模兒子最羨慕同學的,是他直到長大成人,都不知為何物的母愛溫情。許多年過去了,勞模兒子早已過不惑之年,筆者和他談到其勞模母親時,說“你從小就生活在母親的光環之下……“對方立即打岔糾正:“不!我從小就活在她的陰影之下!“女勞模1979年退休時的工資,只比和她一同退休的人高出一級:多五元五角。退休後的女勞模,經常弱智人樣站在灶台邊一臉的深刻思考狀,側耳聆聽水究竟開了沒有;做飯經常把鍋底燒穿,煮麵條不是熬出一鍋漿糊,就是完全的夾生;直到快七十歲了,才終於享受到了炒豆芽既末生臭,又沒焦苦的家務之樂。

如今垂暮之年的女勞模回憶起自己的青年時代時,也不免困惑:“那陣的人,咋會是那樣呢?“隨即又總會驕傲地掃視兒孫們:“我這一輩子,可是給你們掙了臉的喔!“時光如白駒過隙。“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半個世紀之後,回眸前輩人的心路歷程,不禁感慨嘆謂,神往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