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作文-青年節:新中國成立以來青年英模紀事(二)

無論是艱苦創業的歲月,還是激情燃燒的年代,無論是搏擊改革開放的大潮,還是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他們始終與祖國共命運、同呼吸、共奮進,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響奉獻之歌。

這是一群熱血青年,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奔赴荒原,艱苦創業,唱響了建設新中國的雄勁戰歌

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上,20世紀50年代是一個不平凡的時期。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畫,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推向了第一個高潮。

楊樂

著名數學家楊樂回憶起年輕時做研究的經歷仍然感慨不已:“我有這樣的經歷,一進入科研的攻堅階段,就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晚上只睡四五個小時,滿腦子都在想遇到的問題,希望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一想就是一整天,往往會持續三四個星期。這必須集中精力,不能有絲毫干擾。”

正是靠著這種“食而不知其味”的精神,楊樂與張廣厚合作最先發現了整函式與亞純函式虧值與波萊爾方向間的聯繫,並建立了這兩個基本概念之間的具體聯繫。

楊樂表示:“我國科技界需要高水平的領軍人物,我們希望有年輕人超越自己。我們殷切希望年輕的學術帶頭人的學識和水平不斷提高,以縮短與世界的差距,甚至與世界水平持平或者超越世界水平。過去中國出過這樣的人物,今後也一定能出現。這就需要我們有遠大的胸懷,把中國的發展納入世界發展的宏圖之中。”

1979

年共青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結束後,全國青年中開展了歷時多年的“爭當新長征突擊手”活動,青年喊出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和著祖國前進的脈搏開始了新的長征。

1982年9月24日,在北京展覽館大廳,在這個曾經誕生過第一支青年突擊隊的地方,共青團北京市委召開了一次命名表彰大會。這次會議將“北京市新長征突擊隊標兵”稱號授給了北京六建公司隋世忠抹灰工青年突擊隊。

這支成立剛剛兩年的青年突擊隊是20世紀80年代建立的第一支青年突擊隊,他們在連續兩年多的時間裡,創出平均月效率160%和質量全優的好成績。1981年3月7日,《》發表社論《我為祖國振興做了什麼———隋世忠青年突擊隊給人們的啟示》。從此,青年突擊隊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光榮稱號。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巨變的年代,青年以其特有的開拓創新精神,成為社會巨變的有力推動者。

孫晉芳

1981年,中國女排頑強拼搏七戰七捷,奪得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冠軍,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後來又取得了“五連冠”的驕人戰績,“人生能有幾回搏”成為當時最流行的口號。

當年的中國女排隊長孫晉芳,現在已經是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她回憶說:“當時根本沒想過名和利,心中只想著為祖國爭光,為人民爭光。”

張海迪

20世紀80年代的神州大地上,還有一個光輝的名字———張海迪。張海迪的事跡到處傳頌,海迪精神到處弘揚。人們在這位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而不向命運之神屈服的姑娘面前,在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勇士面前,在這位以自己的痛苦換取別人的歡樂、以縮短自己的生命來延續他人生命的時代楷模面前,深深思考: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裡?鄧小平同志揮毫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張海迪以頑強意志與病魔鬥爭,自學成才,成為20世紀80年代自強不息、追求人生價值的典範。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鏇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現在的張海迪依然繁忙,一個多月前剛剛參加完全國兩會的她,不久就要應邀去德國巴伐利亞訪問和工作一年。這些天,張海迪又重新拿起了放棄多年的德語課本,一課課地學習。翻開那些被磨損的書,張海迪的思緒又不禁回到了年輕時代,回到了那些自學外語的日子裡。“那時候學習德語,我只是出於熱情,我就是喜歡學習,至於學了德語做什麼,能做什麼,我一點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多學習一些知識總會有益。因為我們這一代人都曾用這句話激勵自己:知識就是力量。我每天有時間就學習,從不讓自己虛度時光,就這樣一直堅持到今天。我在學習中獲得了力量和快樂,也學會了為社會服務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