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作文——偉人的青春期

五四時期,一批自覺擔當天下的新青年成長起來了。

他們是一個結果,更是一個新的萌芽。

這批人大致出生於上個世紀的末期,他們享受了康梁變法和清末新政以及中華民國的積極成果:受到新式教育,民主共和政體提供了畢竟是前所未有的自由。不過,這種"成果"少被提及,就像意識不到空氣的存在,他們充滿了不滿和憤怒。西方不僅是敵人,更是老師。

思想革命的策源地,是被蔡元培刷新過的北京大學。《新青年》、《新潮》發出時代的最強音,在全國捲起解放的狂潮,神聖的偶像被打倒,傳統的價值被重估。

鄉村的青年奔向城市,城市的青年又奔向京、滬,已經在京、滬讀書的要出國留學。

那些敏感的、青春期的年輕人,自己解放了自己。最激進的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們決定拋棄一切對自由的束縛,不要國家,不要家庭,甚至不要姓。他們力求對被視為惡性的傳統具有免疫力。

1919年秋,浙江一師的同學集體拒絕參加祭孔儀式,用行動向中國幾千年的偶像孔夫子宣戰(此舉得到無政府主義者的精神贊助),學監夏尊聽了學生的要求,只是微笑著說:"牛痘苗發作了!"

這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那微笑的表情,也值得玩味。

這時,中國已經"民國"一些時候了,但它使新的人和舊的人都大搖其頭。李大釗曾描繪過這個過渡時代,他說,光看北京的大街上的車,就是古今中外的一個大雜燴,中國充滿了矛盾和病態。

這個時代的青年,除了切膚之痛的生存壓力,更要面對一個可能不是屬於他們的問題:救國。

中國的"問題"明擺著,國外的"主義"輸入著。什麼"主義"能夠解決中國的"問題"?一戰的結束使中國人對一種"西方"失望,另一種"西方"----布爾什維克革命----似乎提示了救國的"捷徑"。

這個時代一個特別的新氣象是:解放的新青年尋求精神上的結合,讓自己生活在被組織起來的社團里,社團按照他們所理解的民主樣式運作。所有的社團都刻意地看重會員的操行,這也許是傳統的一個烙印。

這些社團活動得並不長久。後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黨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並刷新了中國國民黨。這兩大黨都有大量活躍的五四青年。他們改寫了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