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作文800字:社會多元力量的展示

80年前的五四運動是一場永垂青史的現代愛國運動,它給後人留下一筆值得反覆審視的精神財富。

20世紀中國不乏壯烈的民眾運動,但勝利且永垂青史的不多,五四是罕見的範例

1.五四當天被捕的32名學生和6月3、4日被捕的800多名學生均獲釋放。

2.迫使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下令免去3個公認的親日派政客曹、章、陸職務。

3.迫使北洋政府及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改變初衷,拒絕在損害中國主權的對德和約上籤字。

4.挫敗了撤換北京大學校長的圖謀。

這是一曲愛國主義的凱歌。展讀當年北京大學生湧向******時發出的宣言,中國人不為之動容的恐怕十分稀少。這不是盲目排外的煽情,這一壯烈、持久的愛國激憤的基礎是正義,是對國際法主權原則和國家尊嚴的維護。

一位五四運動的參與者回憶說:被捕的學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學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對著看守的警察演講起來,學生垂淚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這是正義的感召與良知未泯的呼應。

近代中國有各種各樣的愛國主義。大清帝國的權貴和義和團以天朝上國自居,自我封閉,冀圖剿滅一切外來事物,未嘗不以愛國自詡。魏源、王韜、郭嵩燾、嚴復、康、梁等則開創了啟蒙與救亡相結合的現代愛國主義,其特徵是敢於正視本國的弱點,勇於民族自省,以開放心態學習外來的先進事物。

五四運動是現代愛國主義的高峰。史家們早就指出:五四愛國運動是與新文化運動緊密結合的,而五四運動的發生和成功,也仰賴於當時社會多元力量的威力。在當時,階層、傾向和志趣各異的人們紛紛組成各種團體,表達意願,在派系林立,眾聲喧譁,看似無序的表象中,形成了初步的公民社會空間。

五四前夕,中國新式學堂的學生總數已達570萬。從1903年拒俄運動開始,學界已出現獨立的政治集會,成立了許多社團,如學生救國會、國民社、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少年中國學會、新民學會等等。一些政界人士則成立了國民外交協會,積極參與了拒簽和約的活動。

在20世紀的第一個10年的新政中,清政府鼓勵成立商會。1902-1912年間,成立的大小商會達998家,此後還不斷增加。這些商會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進而對各種社會問題勇於發表意見。1919年5月5-6日,北京總商會召開緊急會議並通電全國,要求救援學生、拒簽和約、抵制日貨。各地商會紛紛回響,群情洶湧,最後由上海商界帶頭,掀起了罷市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