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惆悵

在街上閒逛,忽聞一家家電商場在播放《漢武大帝》的主題曲《最後的傾訴》。

想起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大漢王朝。

漢帝國自高祖建國後,為了維護中央王朝的統治穩定,一方面繼續向北修造長城,送出和番公主,以免與匈奴開戰,另一方面,休養生息,對內改革。

漢帝國經過“文景之治”,到武帝劉徹繼位時,國力空前強盛。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斷絕了國內反王權思想,保證帝國的統治不受干擾。

武帝一反歷代先皇“無為而治”的施政理念,進行了其在位長達54年的鐵腕統治。

武帝對匈奴的態度發生質的變化。從最初派遣公主和番,開始派出軍隊主動進攻。漢武帝親自挖掘出兩位天才將領——衛青與霍去病,將匈奴人趕到匈奴王庭以北的茫茫大漠中,迫使匈奴大多數統治貴族不得不向武帝歸順。

武帝確實是千古一帝。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使西域各邦依附於大漢帝國,帝國的版圖一下子增加了數萬餘里。由於武帝的雄才偉略,漢帝國一度超過古羅馬帝國,成為世界最強勢之帝國。

大漢的國號也應其統治時間長久,最先征服異域,而成為一個偉大名族永久的名字。劉徹這個名字也成為了這個名族永久的記憶。

然而盛極必衰。漢武大帝連年對外用兵,耗盡國庫無數錢財,國民生計一落千丈。晚年的劉徹,經歷“巫蠱之亂”。因為奸臣欺主,迫使劉徹殺死了自己的兒子——太子劉據。

劉徹真的老了,但他不會讓奸臣得逞,遂將誣告者盡數處死。他公開罪己詔,在長安建思子宮,在劉據遇害之處建思子台,以懷念自己的兒子、帝國曾經的太子劉據。

公元前87年,漢孝武帝後元二年,漢武大帝劉徹在長安五祚宮宣布顧命大臣名單,立幼子劉弗陵為儲君。為阻止後宮干政,強迫弗陵之生母、勾弋夫人為其殉葬。

皇帝最後一次召見司馬遷。對其所著《太史公書》未作過多評價,認為雖補課作為皇家正史,也算是一家之言,可以存世,遂重升司馬遷為太史令。

當年,武帝病逝。伴隨著這位強勢帝王的里去,一個強盛時代也隨之結束,昊大的帝國仍在,能夠駕馭它的那雙巨手已在昏暗的墓穴里枯萎。帝國由盛轉衰。

這恐怕就是大漢帝國的惆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