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門前那條河

我家門前有一條小河,名叫白坭沖,全長4。2公里,它環繞縣城自西北向東南注入桂江,城郊就以此為界。雙休日,爸爸媽媽帶著我沿著河岸走,爸爸向我介紹了白坭沖的過去,他說,在他還是一個中學生時候,白坭沖的水清澈見底,大小的魚兒歡快地在水中游來游去,且種類繁多。夏天許多人都到這裡來游泳。可是,才過了十多年,清澈的河水不見了,快樂的魚兒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一家人感到非常痛心。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我從入口到源頭來回調查,為這條母親河被污染感到擔心和憂慮:

人們隨意往河裡亂丟垃圾。由於人們常年往河裡丟垃圾,河裡已經形成了9個大垃圾堆。這個扔一點時想:我就扔那么一點,無大礙;那個扔一袋時也想:我不扔,別人也會扔的。就這樣你扔一點我丟一袋,甚至連建築垃圾也往河裡倒,這樣,長年累月,垃圾就越積越多,而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現在看來要改為“破壞環境人人有份”:岸邊垃圾堆四處可見,水面上漂浮著黑色的、綠色的、藍色的、紅色的、白色的蠟紙袋和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又髒又臭,讓人感到萬分噁心。

人們肆意往河裡排污水。我們的縣城地勢東高西低,水往低處流,居民生活排污也幾乎排到最西面的白坭沖。我走在岸邊,數著一個個排污口,看一個個化糞池的髒水排放到河裡,真想為這條河打抱不平。媽媽說,水質就這么變的,農民因用糞肥含量太大的河水澆灌稻田,水稻只長禾苗不抽穗,顆粒無收,損失可大了;魚塘因引進浮著油污的水,魚就缺氧死了。在兩岸耕作的農民,真給害慘了。發黑的污水使空氣都變臭了,在極遠的地方都聞得到,特別是下雨天,污水四溢,更是臭氣熏天,目不忍睹,白坭沖變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龍鬚溝。在這樣的河裡,魚蝦又何處藏身?

水源林被亂砍亂伐。我家就住在岸邊,在山洪來時,我眼睜睜地看著兇猛的洪水沖刷兩岸,卷沙帶土,侵蝕農田,在珍惜每一寸耕地的今天,看到良田變荒灘,令我感到不安。我知道水流量與樹木有著特殊而密切的關係,人們過度砍伐樹木,就會失去水源林,破壞植被,因而山上的溪水乾涸了,白坭沖差不多斷流了,河面上岩石裸露,魚蝦失去了生存的家園。

經過這次調查,我覺得保護母親河,就要從下面三個方面做起:

首先,禁止往河裡丟垃圾。每天早上上學路上,我都發現環衛工人開著垃圾車清理垃圾,我回家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家這片住宅區沒有環衛工人來。媽媽說,我們這裡是郊外,沒人管。但是河對面的人為什麼也往河裡丟垃圾呢?媽媽啞口無言。後來我調查了解到河對面環衛也被列入盲區。我們縣城很小,而我們居住地就在縣城管轄之內,完全列入縣城規劃,因此我建議環保部門,要把這條河列入整治範圍,城建部門要加大環衛管理力度,擴大管理範圍,羊毛出在養身上,以居民繳納一定的環衛費養環衛工人的形式,按時清理垃圾,既可增加就業,又可獲得一個整潔的環境,一舉兩得。還有就是加大對居民的宣傳和教育,讓居民們自覺維護環境衛生。對往河裡倒垃圾的人要重重罰款。我們少先隊員們可以組成一個保護母親河巡邏隊,以我們的實際行動來捍衛母親河的尊嚴,還母親河乾淨清潔的本來面目。只有大家都行動起來愛護環境衛生,才有乾淨整潔的家園。

其次,建立科學的排污體系。科學的排污體系是徹底治理的關鍵。對化糞池的排污,可以轉變能源的形式,在大而集中的單位如學校、醫院、機關大院等建沼氣池,這樣,學校可以用沼氣來燒開水,為同學們服務,醫院可以用沼氣來進行儀器需要的高溫消毒,機關大院可以用沼氣來供應開水,或是為食堂提供燃料,對居民住宅也可統一修建沼氣池,進行資源合理利用,沼氣渣可以作為周邊民眾的莊稼使用有機肥,用沼氣液施肥,種出來的菜,特別鮮嫩,特好吃、果特大、特別甜、特可口,並且還可以減少病蟲害,進行無公害生態農業生產,減少農業生產投入。還可以採取循環用水裝置,減少排污,節約用水

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首先就是要擴大水源林種植面積,增加源頭的綠色植被,可種一些經濟林木,如茶葉、竹子等,我媽媽說,尾葉桉三年可成林,如果能種上這種速生樹種,就好了。我從網上查尋資料了解到,水源林長成後,河流可以增加40%的水流量。因此造一片生態林是多么的重要。為保護農田,要修建防洪堤壩,在調查中我還發現這條河裡,隔不多遠就有一個深潭,媽媽說這是叫河流的落差,有些落差有3——4米呢,如果在潭的上方修建一道水壩,用水壩蓄水,可以用來引水灌溉農田,原來洪水沖刷成的灘涂還可以興建魚塘養魚。每天早上、傍晚時,我都看見很多人在岸邊散步,我想如果能把河堤建好了,種上花草樹木,人們可以在這裡休閒、健身,那該多好。

懷著憂慮,也在展望明天,我多么想大聲疾呼:保護環境還我綠色家園。讓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共同創造美好的綠色家園。(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