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是欺侮鄉下人

今天碰到一位居住在一個有名的古鎮上的朋友,他說現在上面好象一直在強調建立和諧的社會,體現社會公正什麼的,但現實生活中的反差為什麼仍然這么大呢。說完呈現出一臉不置可否、無可奈何的神色。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朋友到鎮上的縣級醫院配一種常用的非處方藥,醫院藥房告知沒有這種藥。然後他又到鎮上的一家老牌藥店,可告 知這藥店現在不能實行醫保刷卡了,一切要自費。再到另一家藥店,告知縣城同名的藥店可以用醫保卡,而本鎮藥店不能用醫保卡。兜了一圈,感到非常納悶,醫保是否也分等級了,城裡人可以方便享受,鄉鎮上就有種種限制了.難道看一次小病就要上縣城什麼的!  

想想,我也為這老兄抱不平,但平心而論,這也見怪不怪,誰叫你沒出息,住在小鄉鎮的呢?現在不是熱炒著“‘兩個不同社會階層的對話’引發一場關注”嗎?——摩的司機與精英學者的論戰。自稱“人民大學研究生郭鋒”表示:“國家、政府並沒有義務照顧我的這一代一輩子……咱們都是站在同一條時代的起跑線上的。至於有些人發達了,有些人落伍了,這個責任更應該從自己身上尋找。”可我也不盡同意這位精英的表述,在許多方面,國家和政府並沒有對大家一視同仁。這古鎮上的醫療條件、醫保的條件就是與縣城、市里有很大的區別。我的這位老兄人輕言微也只能是一臉無奈,多花幾個車錢,去縣城買藥了。  

想想這類有點“損不足盈有餘”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的。如原先這個古鎮上有所完全中學,念高中就近入學,而且大家念的也是好好的。可在所謂“最佳化教育資源”的時髦運動下,古鎮上的高中撤掉了。當時,不管古鎮百姓的如何不情願,不管古鎮的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的竭力反對,但一切都如“一江春水向東流”,“無可奈何花落去”。你古鎮百姓要念高中,就得掏腰包遠離家鄉去縣城、市里讀寄宿。鄉下人親身感到做鄉下人沒有話語權,自己的命運、利益是憑別人擺布的,鄉下人生活、讀書等不方便。  

再說,最近又是搞得轟轟烈烈的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可能上面領導、專家們的想法是很好的,很善良的,也想關心農村教師,但我輩又認為這又是“高高在上者”而犯的“好心人不做好事情的”毛病了,做了一件下面的人都認為搞花架子勞命傷財的事。你省里有3個億錢,為什麼不為鄉下學校添置一些教學設施,使農村學校跟上城市學校;為什麼不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論農村教師安心於鄉村教育呢?  

現在所謂的“提升工程”是難為了農村教師。在實際意義來說,農村教師並沒感覺到對自己的關懷,反而感到看不起鄉下教師,欺負鄉下人。事實是只要你是縣屬的市屬的教師,你的素質就高。不管你是新畢業分配的,還是通過各種正當的非正當的途徑調到城市的,你的素質就高,你的教育、教學水平就高,你就不需要培訓。而你是農村學校的,不管你是學科學頭人,教學能手,有高級職稱,你就是素質低,你就要培訓、提升,你就是要參加那些貌似非常嚴格的,卻可以說作用甚微的“教師應試考試”。現在所謂的繼續教育、提升工程,一年發下來的書有好幾本甚至十幾本,花錢近百或上百元。試想這些書不是一本本的硬發下來,放在書店裡賣,我想恐怕一年也賣不了幾本的。我們為什麼不學學我們的近鄰日本,教育資源城鄉一視同仁,不分重點與農村,城鄉教師合理流動(不像我們做樣子,弄個什麼支教,來個可能所在學校無所謂的或剛分配的教師,搪塞一下完事),真正做到教育平等呢?要跨出這一步真的非常難嗎?為什麼老是要弄些有辱農村教師尊嚴的花拳繡腿呢?  

為什麼總是有這樣沒完沒了的事,鄉下人處處不被人關心,處處被人瞧不起。生活、工作沒有好的環境(縣屬市屬的教師辦公室都安裝空調,農村學校教師辦公室有的連電風扇都不象樣;上世紀90年代實行房改政策,縣屬市屬的教師都享受了房改的優惠待遇,農村教師只吃了個空心湯糰——待今後政府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辦理。一句話,就等了一二十年,再無後文了。現在又實行貨幣房改政策,縣屬市屬教師在上半年都已領到了錢,而農村教師又杳無音信),醫療、讀書沒有好條件,還要時不時套上個“素質低”的帽子呢!  

春風何時能度過“玉門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