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的第七天小說內容簡介

《第七天》是中國當代知名作家余華繼《兄弟》之後,時隔七年後最新長篇小說。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後的七日見聞:講述了現實的真實與荒誕;講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比恨更絕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

此書是《兄弟》之後七年 余華最新長篇小說,在噹噹網小說榜排名30位,深受讀者好評。

余華說:"與現實的荒誕相比,小說的荒誕真是小巫見大巫。"

內容簡介:

《第七天》選擇一個剛剛去世的死者"我"(即楊飛)作為第一人稱敘事者,由"我"講述死後七天裡的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我"力所不及的一些故事或故事片段則蟬蛻給與"我"相關的他者,由他者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

主人公楊飛是主環,這一主環分別連套一些不同的次環,次環又連套次次環,從而形成多重連環式結構模式。分別是楊飛--李青--李青的後夫,楊飛--楊金彪--生父生母一家,楊飛--楊金彪--養父兄弟姊妹,楊飛--鼠妹與伍超--肖慶,楊飛--李月珍夫婦--楊金彪,楊飛--李月珍夫婦--二十七個嬰兒等均構成一個個三連環結構。三連環結構涉及第一人稱蟬蛻敘事。所謂第一人稱蟬蛻敘事是指由第一人稱敘事者"我"蟬蛻到下一個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敘事者的敘事方式。楊飛到"死無葬生之地"後不久,遇到"我"出租屋的鄰居"鼠妹",她認出新到的防空洞地下室的鼠族鄰居肖慶,肖慶為大家帶來了"鼠妹"的男朋友伍超在陽界的訊息。於是,故事的講述者就由楊飛蟬蛻到"肖慶",然後"肖慶"以第一人稱為大家講述"鼠妹"到"死無葬生之地"後大家所不知道的關於伍超的故事。

20xx年5月,余華在答《京華時報》記者問時說,他一直有這樣一種欲望,"將我們生活中看似荒誕其實真實的故事集中寫出來","讓一位剛剛死去的人進入到另一個世界,讓現實世界像倒影一樣出現。"余華試圖同時塑造死者世界與現實世界,並通過死者來描寫現實世界。在《第七天》里,用一個死者世界的角度來描寫現實世界,這是我的敘述距離。《第七天》是我距離現實最近的一次寫作,以後可能不會有這么近了,因為我覺得不會再找到這樣既近又遠的方式。"余華塑造的近景世界是現實世界,遠景世界是死者世界,其現實世界是一個荒誕的、冷酷的世界;死者世界是一個至善的、溫暖的世界。

正如他所言,"在寫的時候感到現實世界的冷酷,寫得也很狠,所以我需要溫暖的部分,需要至善的部分,給予自己希望,也想給予讀者希望。現實世界令人絕望之後,他寫下了一個美好的死者世界。這個世界不是烏托邦,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十分美好。"通過這兩個世界的描繪,作品呈現出複雜豐富的社會生活畫面,以揭露各種社會矛盾衝突,給予作者的愛憎褒貶之情,體現作者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和鮮明的理想主義情懷。於是,余華藉助於《舊約·創世紀》開篇的方式,儘管中國有頭七的說法。

余華寫作的時候"不讓自己去想頭七,腦子裡全是《創世紀》的七天。"在《第七天》的正文前,作者引用了《舊約·創世紀》中的一段話,"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這段引文告訴表明,小說《第七天》的外在形式藉助於《舊約·創世紀》的"七天",其七個部分分別以"第一天"、"第二天"乃至"第七天"命名,但其內容不是機械地與《創世紀》的七天一一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