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清明節習俗日記六篇

篇一

4月5日是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拜祭祖先的日子。

我們一家四口一大早就起了床,我們帶上供品前往茶園山公墓,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鮮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到了目的地,一下車,我們看到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 風景優靜。

我們來到祖先的墳前,首先,我們獻上手中的鮮花,然後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接著,我們向祖先拜祭、叩頭,這時侯讓我想起小時侯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想到她慈祥的 臉,親切的笑容,還有她做的香甜可口的飯菜,現在我再也看不到我親愛的奶奶,我非常想念她。雖然她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去看她們的。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

篇二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爸爸決定帶我、媽媽、妹妹、一起回老家——泰興掃墓。

在車上坐了漫長的三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了爺爺家。

下車後,我們又像往常一樣,帶了一些紙錢去祭拜老祖宗。

那些老祖宗的墓地就在爺爺家後面的田裡,田裡只有羊腸小路,而且路的兩邊全是小麥、油菜花,我怕踩死它們,所以我走的非常慢。經過“千辛萬苦”我終於來到了奶奶的墓地前。

由於我走的很慢,爸爸、爺爺已經準備燒紙錢了,燒紙錢的時候火花四濺,煙霧繚繞,我可不認為燒紙錢的這種祭拜方式很好,因為這樣會污染環境。之後我們又一個一個的給奶奶磕頭。

篇三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放假的第二天——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一家人決定去老家祭掃,準備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到達墓地後,爸爸在墳墓前逐個燒祭紙和印有100元字樣的冥幣。我看見紙灰都飛走了,就問爸爸這是怎么回事。爸爸說:“這祭紙和冥幣,代表送給祖先的禮物;燒成紙灰飛走了,代表祖先把送給他們的禮物都收下了。”我說:“這可能是一個傳說吧!”爸爸肯定的說:“當然嘍,我們這么做只是緬懷祖先,表達我們的懷念之情罷了。”然後爸爸又在墓地前許下了一些願望,希望能順利實現。

這個清明節,通過祭掃,我明白了,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無論什麼時間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篇四

今天是4月4日,我們去奶奶家做清明,我們大家先上山去給太公太婆們上墳,大人們拿出酒菜給太公太婆們吃,然後點香,燒紙錢,我們拿著香拜了拜,願太公太婆們保佑我們身體好、學習好!

拜完了我們就回家去包青圓,我看大人們包的挺好的,我也想做做看,我拿起一小塊麵團,像用橡皮泥一樣捏來捏去,捏好了一個碗,我拿起勺子舀了一勺子餡放在裡面,媽媽說我放得太少了,我又放了一勺進去,這下夠多了,我再把碗口合攏,再把它按扁,一隻青圓就做好了。

做好了青圓,再拿去蒸,青圓蒸好了,我吃了三個,其中有兩個是我做的喲,我做的可好吃了,我覺得比別人的都好吃,因為這是我親手做的。

篇五

清明節到了,通往吉山墓園的大道上車水馬龍涌動著祭拜的人流。

吉山墓園坐落在吉山的南麓,前面是水庫,庫水清澈,背後是一片蔥綠的大山,那一層層、一排排、一行行整齊不亂的墓碑排列在山崗,平地和路旁。人們祭拜的供品除食品外還有一束束的鮮花、紙幣、“金元寶”、“金磚”、紙粘的樓房和唐裝、紅繩帶、柳條等真是無奇不有。人們擺好供品點燃紙幣祭拜祈禱,那燒紙幣的啪啪聲、祈禱聲、人流噪雜聲、汽車喇叭聲、鞭炮聲連成一片。

祭拜完的人們借著這難得的家族聚集的機會在一起聚餐,有的家族還掛起家譜在一起祭拜,此時此刻,會使人想起杜甫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篇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的詩。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上墳。我們買了鮮花,水果和紙衣紙錢,去祭拜外公。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山腳下,開始爬山了,我一口氣衝到了最前面,可一會兒我就氣喘吁吁。爸爸趕上來,拉著我的手,對我說:“加油,不要停下來。”

過了20分鐘,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媽媽把香和蠟燭點燃,把水果擺在盤子裡,然後我們開始祭拜外公。雖然我見不到外公,但我要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外公在天之靈一定會為我高興的。

最後,媽嗎把紙錢拿出來燒了,然後我們就下山回家了。我深情地對外公說:“明年我還會來看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