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讀後感

暑假到了,夏日炎炎,但儘管烈日當空、驕陽似火都依然擋不住我對好書的垂涎,即使揮汗如雨也要讀書。在這個暑假裡我又讀了兩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這兩本書是《吶喊》和《童年》,讀了這兩本書後令我大開眼界,這兩本書都不約而同的寫出了舊社會的腐敗無能與弱肉強食,讓我大飽眼福,也增加了我對舊社會好奇,更讓我一覽舊社會的全貌。所以我對這兩本書愛不釋手,總是流連忘返,偶爾拿出來想像一下舊社會的樣子,然後又戀戀不捨放回去,這兩本書對我真是,受益匪淺。

《吶喊》是魯迅先生寫的。魯迅先生才華橫溢、才高八斗、文思敏捷更是著作等身,所以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對人們魯迅都是無所不知他筆下的阿q、孔乙已等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只要讀過魯迅書的人對他們都是了如指掌,談起來更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令我更加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在《吶喊》中,令我流連忘返,至今還記憶猶新的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主要是說魯迅小時候的奇聞怪事,當時的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而魯迅卻以為吃人是真的吃人,最後演成了一場鬧劇。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舊社會太黑暗了,是個“吃人”的社會······

《吶喊》主要寫了魯迅先生的見識與見聞,大大開闊了讀者的眼界,也知道了魯迅先生當時的想法。

第二本是高爾基的《童年》,大家知道《童年》的主人公阿謬沙就是高爾基本人,這本書是高爾基以一個兒童的角度來描述他所看到的世界。主人公阿繆沙是個開朗的孩子,但卻是在抽打下過了六年,在這六年里他雖然經歷過無數次的打罵,但還是未曾改變他的心智,他還是愛玩,愛鬧,愛吃,但他的外祖父好像總是和他作對,他開心的時候他的外祖父總喜歡打罵他。

《童年》令我流連忘返、難以忘懷的是阿謬沙的第一任朋友。當時阿謬沙域外祖父鬧彆扭,他的外祖父罵了他,他一氣之下,十分委屈的跑了出去,他跑到池塘邊,猛地蹲下來抱頭痛哭,讀到這裡我十分的憎恨外祖父,為什麼要如此對待他,他只是個孩子,鬧點小彆扭至於這樣罵孩子嗎???阿謬沙他一個人在池塘邊散步,偶爾拿起石子就對池塘中砸去,這泛起的水花仿佛是他對生活的不滿,每一滴水珠都充滿著不甘和憤怒,他承受了太多。這時有三個和他差不多的小男孩走了過來,他們問他:“你怎么了?”“呵呵,我沒事。”阿謬沙苦笑道。之後他們問了他許多問題,他們很開心,也讓阿謬沙的憂愁煙消雲散,傍晚他們該走了,阿謬沙突然問道:“我們···算朋友嗎?”他們異口同聲的答道:“是的。“多么的乾脆,但這句話讓阿謬沙倍感溫馨,除了他的外祖母,這是他第二個關心他的人。所以他每天都來這裡,他們散布,聊天,捉迷藏,玩遊戲十分快樂,每天都如此令阿謬沙重新愛上了生活,憧憬著明天的到來。可正所謂瞞得過初一,瞞不過十五,有一天他們的爸爸發現了他們每天在一起玩,那三個男孩在父親的再三逼迫下說出了阿謬沙的身份,那個人是個軍人,也是個地主,別人都不敢惹所以也形成了對窮人的瞧不起,與冷眼相待,他認為自己的孩子就不應該和窮人的孩子在一起,也造成了他們三個沒有朋友的悲劇。阿謬沙是他們的第一個朋友,他們被關禁閉了,說要他們面壁思過、改過自新,但他們大人更應該面壁思過好好的一段友情被他活活拆散,他知不知道他的所作所為已經讓孩子們養成了孤獨的習慣,你們知道沒有朋友是很痛苦的?!在房間裡三個孩子一想起阿謬沙,就潸然淚下,他覺得自己對不起他,說出了真相。多么純潔啊,為了一個承諾而哭泣,而現實中呢,承諾都是什麼?在很多人眼裡承諾多只是個一帶而過的東西,就像放個屁然後扇扇走人,而他們呢,只是三個7~8歲的孩子啊。阿謬沙的外祖父的得知後,當著那個軍人的抽打起了他,太心狠手辣了,仿佛六親不認了。那個軍人在旁邊看的洋洋得意,滿臉奸笑。走時還不忘放下一句狠話。然後揚長而去。但這次的抽打任然沒有挪動心中的那份友誼,他被關禁閉了,這一關就是兩個月。兩個月後,他跑去找他們,但他發現晚了,一切都晚了。他們走了,堅持了兩個月不哭的阿謬沙,此刻,心中那最後的底線也被衝破了,淚水如滔滔洪水從阿謬沙的眼中流下。夕陽是那么的美妙,但在哭的阿謬沙卻成了這風景中的最美的物品······

這個故事嚴重表明了當時有錢與沒錢的天壤之別,就連朋友都是遙不可及,觸摸不到的詞,在此我只想用筆來表達我對此的不甘和憤怒,為什麼有錢人與窮人不能做朋友?為什麼!?

這兩本書真是名副其實的好書,讓我受益匪淺,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