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子殺豬》、《櫻桃樹》有感

讀《曾子殺豬》、《櫻桃樹》有感

我讀過許多關於誠信的小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子殺豬》、《櫻桃樹》這兩則。

《曾子殺豬》說的是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讓爸爸殺豬給你吃。”孩子一聽,果然不再哭鬧了。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的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道:“我是哄孩子玩的,怎么連你也當真?”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信任你。我們做父母的要給孩子做榜樣,今天你騙他,將來她就一定會騙別人的,這樣下去怎么行呢?”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給孩子做榜樣,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美德。

《櫻桃樹》講了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砍了爸爸最心愛的櫻桃樹,不過由於勇於承認錯誤,爸爸不但沒有批評他,還讚揚他誠實的品質哩!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孔子早在XX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大字。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道德。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相互信賴;表現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廉潔。

誠信,是金。

鼓樓區一中心國小  五(2)班  徐雪晴

指導老師:力新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