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西遊》

感悟《西遊》

中山西路國小 四一班 黃玉陶 指導教師:金臣英

今天,我讀完了《西遊記》,感受很多。

第一,  語言豐富有趣。如:三十二回中豬八戒說:“你兒子便亂說!你不看見孫猴子那裡哭將來了?”豬八戒罵地有趣。再有,三十二回豬八戒巡山又說:“那罷軟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馬溫!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裡自在,捉弄我老豬來鏘路!”這“呆子”只罵別人,不檢討自己。那唐僧也挺有意思。如:三十三回中三藏罵悟空:“這個潑猴!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馱他馱便罷,且講甚么《北斗經》,《南斗經》!”孫悟空更是妙語連珠,如:五十回中行者喝道:“你這毛鬼討打!既知我到,何不早迎?快伸來孤拐讓我打幾下解悶!”五十三回,行者問:“呆子,幾時占房的?”各個語言豐富極了。

第二,人物特點鮮明。這點比較明顯。孫悟空大膽、聰明。見玉帝也只“唱個喏”罷。廣交好友,連如來也害怕他。遇妖怪總想辦法降伏。豬八戒懶惰、貪吃。九十六回里,唐長老要走,豬八戒努嘴道:“放了現成茶飯不吃,清涼瓦屋不住,卻要走什麼路!真是的!”八十六回他說:“哥阿!仔細著,莫連你也撈去了,我們不好哭得!”唐三藏弱小、懦弱。四十四回中慌慌張張道:“悟空,什麼時候可到西天?我們走了多少路了?幾個年頭還不到啊?”沙和尚老實,別人讓他乾什麼他就乾什麼。玉帝等則反應了貪官的樣子,也膽小如鼠。

第三,情節曲折動人。《西遊記》有好多情節讓人意想不到。一百回中,唐僧取回真經後回唐朝,最後卻做了佛。三十一回里,豬八戒看孫悟空要殺他,他說了幾句話,孫悟空便去和他救師父了。二十七回,孫悟空多次打死好人,唐長老多次寬恕他,沒想到幾次後唐僧真把行者趕走了。五十一回孫悟空請了許多神仙,以為可制服青牛精,寶貝卻都被收進金鋼圈裡。……諸多如此例子,讓人讀起來更覺奇特。

還有幾點不講,由讀者自己思考。我來總結一下。

《西遊記》記述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皆成正果的故事。在這裡面,無數的天仙地靈、妖魔鬼怪都圍繞著唐僧師徒進進出出、打打殺殺、哭哭笑笑、生生死死。此書一出,人們理解也千變萬化,有說是勸學的,有說是談禪的,有說是證明道教的……眾說紛紜。倒是胡適先生的說法樸素平實,說它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

《西遊記》是由2個故事組成的。第一回到第七回,寫孫悟空出世及以後大鬧天空之事,表現孫悟空對自由的執著追求和鬥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困境。第八回到最後,寫唐僧師徒取經,寓含著人生必須經歷艱難困苦才能最終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諦。

我的《西遊記》感受就是這些,請大家去讀讀吧!它會讓你受益匪淺,得到的道理將終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