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讀後感

如今已是秋天了,和風中總是帶著幾分寒意。獨自憑窗閱讀,輕掩書卷,喟然長嘆。闔上雙眼,腦海中閃現的卻是幾天前剛學過的一篇課文《荔枝》中的情節。杜牧曾有詩句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呀,荔枝曾是楊貴妃愛吃的佳品。對七十年代的北方人來說也是多么昂貴的水果啊。

這篇課文是那么觸動人心,刻畫出了一位慈祥母親那博大的愛以及作者對母親深切的追思,反映了一家人濃濃的親情。

作者肖復興28歲的時候剛從北大荒回到北京,那時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途中他經過荔枝攤,因為家住在北方,當時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荔枝,只要時令一過,再想買就買不到了,於是便買了一斤回家給母親嘗嘗鮮。由於母親第一次吃荔枝,顯得那樣的高興,卻愛憐的捨不得吃下。為了能讓母親高興,於是以後吃荔枝成了家中一年一度的保留節日。但作者的母親三年前去世了,可是在去世的前幾天,母親還吃到了新鮮可口的荔枝,使作者感到那樣的欣慰。不過最後作者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她太心愛的小孫子吃了……

文章的敘述描寫是那樣平凡,不過其中都蘊涵著母親那慈愛、祥和的性格。從中可以深切的體會到母親關愛他人的品格與家中那一份濃厚的親情。而文中說吃荔枝成了家中的“保留節日”,體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愛、孝心,也體現了母親對孫子的愛憐、疼惜。課文最後一句寫到“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簡單的一句話,卻寄託了作者肖復興對母親深切的思念。

而課文中普普通通的每一個情節卻撼人心弦,讓人心酸。我不由得想到日夜為我們操勞的父母,還有那啟人所思的教誨。母親給予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給我們生命、快樂。在我們的成長中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呵護。而我們給父母的回報其實也並不是很難,有時端上一杯茶;給父母捏捏肩;做一個懂事的孩子……都是一種給父母的回報。或許一些不經意的小事,只要我們做了,母親也會像珍寶似的珍藏,心中也會很開心!

於是我又打開了語文書將課文又仔細地閱讀了一遍,閱讀時的感受已不在,惟在腦海中拾起那些親情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