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民族之魂

自強,民族之魂看完了《托起心中的太陽》一書,湧上我心頭的只有兩個字:自豪。

閱讀著《“此生無憾”何振梁》,品味著《對抗“非典”,難忘的46個日日夜夜》,我早已熱淚盈眶,我已完全被他們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等民族精神所折服。更讓我興奮的是,我已經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那種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高尚的品質。

是啊!中華民族歷來就是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民族。二萬五千里長征,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為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里驚呼這是前所未有的神話,遠涉中國的西方記者斯諾,則把這稱之為“東方魔力”。而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們所固有的,具有強大凝聚力、鼓舞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的民族精魂。從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歷史雄辯地證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綿延萬里的長城,氣勢壯闊的大運河,轟動全球的四大發明,……哪一項不閃耀著中華的輝煌?那一項不凝聚著中華兒女的智慧?那一項不能體現出我們炎黃子孫的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品質?在航天事業上,科學家們孜孜以求的執著奮鬥。遠在明朝,就有人把自己捆綁在裝上了47枚巨大爆竹的座椅上,然後點燃升空……,經過幾代的共同努力,中國五千年的夢想終於成真了。在20XX年十月十五日上午,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承載著民族的希望,飛上太空。十月十六日清晨,正當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五星紅旗之時,飛船成功地在祖國著陸。它標誌著中國人在攀登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步。它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又一非凡壯舉,是我們國家的榮耀。我們中國人有志氣、有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有能力自立於民族之林。

記得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的襲擊,泱泱華夏經受了嚴峻考驗。在這場考驗中,我們看到那些如寶石珍珠般璀璨晶瑩的“中國精神”。正是靠著這些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從容度過了危難。面對酷烈的sars,我們的“白衣使者”們日日夜夜地堅守著崗位,誰不熱愛自己的生命?一個個醫務人員倒下了,可是又有一批批的白衣天使們義無反顧地衝上了前線!為了他人的健康和幸福,白衣天使們心甘情願地做出了巨大犧牲。“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不能後退”,“不下,既然來了,就幹下去,除非倒下。”這是他們常說的話,可這樸實的話語中,蘊藏著多么可貴的決心,凝聚著多么切實的行動!此時此刻,我熱血沸騰,“白衣天使”們正是憑藉著這種毫不畏懼、自強不息的精神,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易經》中的一句古話,它早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上下五千年,不知有多少炎黃子孫以此來勵志圖強。被譽為“當代保爾” 張海迪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這就是一種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意志,它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之精魂——自強不息。只有不畏困難,不懈奮鬥的人,才能實現人生所嚮往的目標。

掩上書本,我仿佛看到一批又一批新人緊握右拳,莊嚴宣誓;我仿佛也看到,他們滿懷對黨對人民的摯愛,投身到各行各業的現代化建設中去,成為事業中堅,成為民族脊樑;我仿佛還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群優秀兒女簇擁下,一天天強大更強大,繁榮更繁榮!

常山縣文峰國小五(4)班吳睿傑 指導老師 樊根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