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

我一直記得幼稚園時的一個雨天,雨停下之後天沒有晴,到處濕漉漉的,平房的牆磚都浸成了灰黑色。在一個逼仄過道兩邊的牆上粘著幾隻蝸牛,老師自啊旁邊要我們不去動它們,看它們慢慢把頭伸出來。儘管我們那時都會唱“水牛兒”的歌,但並沒有怎么在雨後真正找到過蝸牛,大家都想把它們從牆上摳下來,但誰也沒有這樣做。

蝸牛似乎時很令小孩們感興趣的東西,所有小孩都會畫一個漩渦再加上一條脖子兩個觸角。當然,更令他們提起精神的是捉蝸牛。

蝸牛很好捉,第一是它們爬得慢,第二是可以直接拎著殼把它們從強或石頭上拽下來。國小的時候因為校園小,所以總要到附近一所什麼學校去開運動會。我從來都是坐姿啊草叢裡的小板凳上無所事事、不參加任何項目的,久了自然會無聊。離我們坐的地方不遠有一個主席台,陰面臥著一層蝸牛,幾個無聊的人一起就會到那裡玩蝸牛,但事實上那絕大多數的殼都是空附在牆上,作為蝸牛死屍的天然棺槨,現在想起那個景象讓我感到很噁心。有一次一個孩子終於找到了一隻不是空的蝸牛殼,剛放在手上裡面就爬出了一條鼻涕蟲一樣的東西,嚇得她趕緊把它甩走了。

所以我就在奇怪,蝸牛的殼有什麼用呢?是便利我們捉蝸牛的工具,還是禁錮乾死魂靈的印跡?

於是我看到了一個故事,大意是一隻蝸牛問媽媽為什麼它們生來要背負那又重又硬的殼,最後的結論是天空保護會飛的蝴蝶,大地保護會打洞的蚯蚓,而它們要靠自己。

我看了這個故事感到有些心酸,一方面蝴蝶蚯蚓要想得到天空大地的庇護也需要靠自己奮力飛翔、打洞,為它們抱不平;一方面所謂的保護並沒有 的真實,人們知道蝶翅會掉粉是因為手指沾上過捕捉到的蝴蝶凋零的色彩,雨後的地上經常看到乾癟的蚯蚓,而蝸牛則更不用說。

實際上正是因為蝸牛有殼的特殊形象,才增加了捉它的樂趣。龜縮在保護殼裡會讓它見不到敵人,背著殼讓它的速度更慢,最後被好奇的小孩裝到鋪著菜葉的罐子裡。

這真是蝸牛的悲哀。

題目大概是這樣的: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請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

最後葵葵給了我35分(滿分60),讓我很意外,因為我以為會更低。故意離題的,剛才敲到龜縮那一句的時候突然很有褻瀆感,向蝸牛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