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讓你高分亦高能

七(1) 許燕玲

人,其結構是如此的簡單明了,但其含義,卻是何等的複雜難懂。但可以確信、確認、確定的是:彼此尊重,將心比心,相互體諒,絕對是建立起溝通之橋的必要條件;是支撐起一個“人”的缺一不可的一撇與一捺。

記得有這么一個故事:

在十六世紀的羅馬,聖菲普牧師因善解人意深受人們的愛戴。

一個女孩向牧師訴說了自己的苦惱。原來這是一個心靈不壞卻愛說人長短的女孩。牧師於是教予她一個贖罪的方法:買一隻雞到城鎮外,然後拔掉全部雞毛向四處散開,直到拔完為止。

女孩十分迷惑,但因為很想解決自己的苦惱,便照做了。但是之後牧師又讓女孩將撒在城鎮各處的雞毛全找回來。女孩感到很為難,於是承認自己辦不到。牧師說:“沒錯,那些你脫口而出的話不也如此嗎?你有可能跟在它們後面,在你想收回時就收回嗎?”女孩懊悔地回答:“不能”。“那么,當你想說別人閒話時,就請閉上你的嘴,不要讓它們像羽毛一樣散落路旁,影響市容。”

切記:別讓你的不良行為到處撒播,讓錯誤層層遞進,直至無可挽回。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人皆平等,每個人都有能讓自己引以為傲的優勢,但同時你的身上也存在著無數的不足。然而儘管如此卻仍有著無數總愛費盡心思和口舌對他人的不足說三道四的“巧嘴人士”。這些似乎恨不得在人心各處撒滿能長成“自卑”“自棄”“憂鬱”的惡種。

讓他們難堪,讓他們尷尬;讓他們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失去對理想的渴望;讓他人陷入“自卑”“自棄”“憂鬱”的深淵……難道這就是你們所追求的?也許有人覺得我講得太嚴重、太可怕了。但我想說的是: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事實就是如此。要知道,有時候你們的一句欠缺考慮的話或是一個眼神或是一份訕笑,帶給他們的卻是巨大的心靈創作甚至令他們誤入歧途,自暴自棄,毀其人生……

一切皆有可能

反過來,看看自己,問問自己:你很強嗎?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你行嗎?你真有那資格卻有意無意地諷刺一個人嗎?

其實,更多的時候,當你在說別人閒話時,更為明顯突出的是自己的缺陷與悲傷。而且這是直觀的、油然而生的。因此,你那無緣無故的諷刺與鄙視帶給你的無疑是墮落,是徹頭徹尾的悲哀,帶給他人的無疑是不折不扣的傷害。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做這種害人又害已又缺乏水準的事情呢?

然而,此等事情卻總是無處不在,甚至連我們的青年世界裡也同樣普遍存在——

“嘿!那個誰又被叫上去回答問題了,每次的問題總是千變萬化,但不變的是他那‘執著’的窘樣,瞧,他那可憐勁兒,嘖嘖嘖……”

“咦!這傢伙有夠悲哀,怎么連體育成績都及格不了,用不用這么差,憑他那‘榆木腦袋’,在‘智’方面是沒希望的了,可怎么連……。人們總說不可以貌取人,應該注重內在,但我看他連內在也不怎么樣吧!真是個徹徹底底、無可救藥的失敗者……”

唉!面對此等如尖針、如利刃般的語言,真讓人無奈——怎能如此呢?大家都是同班同學,當別人陷入困難時沒拉一把也就算了,但怎能落井下石呢?這一句句不知輕重的話,一陣陣諷刺的笑聲……這讓人家情何以堪啊?為什麼不能設身處地地將心比心地考慮一下他人的感受,要知道,人家也同樣有血有肉啊!

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多多反省自己與端正自己。

當同學回答問題時,應多一點鼓勵與支持;少一點諷刺和訕笑。

當同學上台發言時,應多一份尊重與傾聽;少一點搗蛋和忽視。

當同學考試失手時,應多一點幫助與安慰;少一點鄙視和打擊。

當同學們無意犯錯時,應多一些理解與體諒;少一些誤會和衝動。

……

總之,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做何事,我們都應先設身處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善於維護他人的自尊。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可謂是建起“溝通之橋”的一磚一瓦。懂得尊重,才能更好溝通,這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只有如此,才能讓你“高分亦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