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那一輪明月》優秀作文(10篇)

凝視那一輪明月

高行中學

總有人說,黑暗是無盡的,是痛苦的。夜晚是孤寂的,淒涼的,黯淡的。那么請抬頭凝視那一輪明月,它雖不大,但足以點亮無盡的黑暗,父愛也是如此。

傍晚六點,我吃完晚飯正打算出門,父親也急急地跟在我身後。我低著頭,疾步地走著,心中無奈地煎熬著:唉,大冬天的還得補課啊!一出門,迎接我倆的就是那無邊的黑。父親也不由地抱怨著:“冬天就是難熬啊,6點天就這么黑了。”說著我就跨上了父親的車,父親為我披上了外套,我抬頭看著那刺骨的黑,突然一抹淡淡的光出現在我的眼前,是月亮!平日被我忽視的月亮,現在看來卻是那么的美。

一輪明月高高的掛在天邊,雖只是一個月牙,但那幅場景仍是那么和諧,溫暖。一路上,我像個孩子般凝視著那珍貴的光亮。一路上,那一輪明月也像個孩子般東躲西藏的,但唯一不變的是,它陪伴著我,一路上。

晚上九點,我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補課的教室,抬頭看天,似乎又變黑了。我下意識地尋找著那一抹光亮。淡淡的月光還在,它,也還在。我凝視著那一輪明月,月光不再是悽美的,而是溫暖的、美好的。

映著月光,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站在路旁。是父親!我跑過去,父親把早已備好的外套披在了我的肩上,望著一連串熟悉的動作,望著父親也被凍紅了的雙手,望著父親略顯蒼老的臉。我突然有了熟悉的感情,望著父親就像凝望著那一輪明月,一樣的溫暖。

兩年了,已經兩年了,父親節送我補課,沒有一次落下,生病也是一樣堅持著。以前總覺得這沒有什麼特別的,就像月亮理應當出現在夜晚一樣。但現在的我恍然大悟,明月是上天對夜晚的賞賜,它讓夜晚不再黑暗,不再孤獨,它並不是理所應當出現的,陪伴著黑夜也不是它理所應當的責任。而父親也是上天給我的賞賜,賜予了我溫暖,不再讓我孤單。

回家的路上,我望著月光下父親的臉,皺紋長出來了,父親也漸漸老了。可那時,我凝視著父親,就宛如凝視著那一輪被我視作珍寶的明月,是溫暖,是愛。我凝視著父親,父親也一直陪伴著我,一路上,一輩子。那不再是明月,也不是父親,而是愛,是父愛一直陪伴著我。

如果把母愛比作太陽,我願把父親比作明月。低沉、不張揚,卻願把光芒賜給最需要的時間。我想、我願、我會一輩子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南匯四中九(3)班 鄧傳婕

月,皎潔。

坐在周莊古橋上,捧著青澀的蓮蓬,溪水粼粼,點染著晶瑩的心情。月,靜靜地沉立在空中;我,靜靜地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這是一個周六的夜,忙了一周的我們一家驅車來到了靜謐的周莊,來享用一夜美好。

漫步巷間,古樸的青石板上印著深深的歲月溝壑。抬眼,一隻美麗的貓兒凝視著我,眼中淌過一泓清涼的月光。河水潺潺流過,靜靜的水面上映著一輪明月。水,細細地撫過老牆根,洗去了它的疲憊,帶給它月的清幽。倚在牆根上的青苔淺淺的笑著,那柔柔的綠仿佛是一支畫筆飄逸點染出的水墨畫,靜浸在一輪明月的光暈中。

景迷人,月醉人。原本過於古樸的景在月光的籠罩下更平添了一抹朦朧,淡淡的月暈仿佛一層薄紗,輕柔地蒙上了周莊的夜。周莊,睡了。星星點點的燈光在那輪明月下搖曳著,迷濛著,最後也化成了點點月光,融化在月空中。

月,一如既往地笑了。

千百年前,周莊也是這般靜謐吧。那時的月也是那樣恬靜,那樣皎潔,千百年後,周莊還是那個周莊,月還是那樣迷人,可人事卻已被時光之筆改寫得物是人非了。可我們的生活還得前進,正如那傾瀉不止的月色,哪怕沒有日光耀眼,也要尋到自己的光輝。生活是個吝嗇鬼,但我們還得在生活中去尋找無限的美,一如這輪明月。生活因著發現美而幸福,凝視著那輪明月,我微笑了。

又是一日放學時,明月已悄然爬過了柳梢。平日裡我因作業多而總緊抿著的嘴,此刻合不攏的與朋友說笑著。平日總不閒著的眼,此時也可以放鬆地仰望著空中的那一輪明月,讚嘆著“涼月如眉”------車進站了,我揮別了朋友,踏上車,靜靜凝視著那輪明月。途中經過了很多美景,都是從前因著疲累而被自己忽視的。此刻,它們在明月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明淨,我的嘴角不自禁地彎起了一抹笑意。

月,依然靜;我,凝視著它,感受著美。

生活中的美瑣碎卻也動人,也如我們頭頸上的那一輪明月。有空,多凝視那 一輪明月吧,讓生活走出灰暗,亮麗起來,精彩起來吧。

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萬祥學校 潘宇傑

夜,寂靜無聲。幽冷的黑暗籠罩著大地,徒留我在這夜色中發獃。我凝視著那輪月亮,心中很不是滋味。

是測驗時的粗心大意讓我後悔不已?是賽跑時的緩慢步伐讓我擔憂苦惱?是與朋友的矛盾讓我夜不能寐?我說不清,可覺得無數的挫折如同一座大山,把我壓得喘不過氣來。

媽媽見我一言不發,突然眼前一亮,興奮地對我說:“對了,新聞里說今天有月全食,很難得的!要不去看看?”我想自己現在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就去看看吧。

來到空地上,外面的寒氣讓我不由得發抖,我搓搓手,抬頭一望,那輪月亮已經被咬了一口。這殘缺的月亮周圍,還是不是有雲朵前來遮擋,月光似乎越來越暗淡。

隨著月亮不斷被天狗所吞噬,我似乎也感覺到月光的昏暗與微弱。終於,可憐的月球只剩下一絲明亮,呈現在我的面前。突然,一片雲朵不識相地飄來,擋住了月亮。我原本對於月亮消失的期待也頓時煙消雲散。天空一下子黑了下來,顯得淒冷無比。再看看周圍,剛才還隱約可見的小草與樹木,此時已淹沒在無盡的黑暗中,沒有一絲生氣。我突然想到了柳宗元的一句話:“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唉,連月亮都消失了,我又何必在這兒,無故增添煩惱呢?

正當我轉身欲行之際,一縷輕柔的月光衝破雲層,照射到我的手上。“啊!是月亮復圓了!”

我心中有壓抑不住的欣喜。我立即停住腳步。看,月亮正一點一點從黑暗中掙脫出來,恢復自己原本的光芒。

看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是啊,月亮會有缺口,但最終還不是恢復原先的動人完美?那么我又在這兒抱怨、憂愁什麼呢?挫折只是暫時的,我們總有一天會迎來燦爛的光芒!就如那句名言佳句所說的:“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月亮在我的沉思中漸漸變圓,依舊明亮,依舊動人。冬日的夜晚仍然刺骨的寒冷,可我凝視著那一輪明月,心中似有什麼東西在沸騰。

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吳迅中學 張雨薇

月光射入窗戶,我抬頭仰望天空,星星早已泯滅得不見了蹤影,唯有那一輪明月,還殘留在夜空中,我凝望著那輪明月,思緒飄回幾年前的夜。

酷夏時節,白天蟬鳴聲聲,熱浪翻騰,到了夜晚便是蟬聲稀疏,略有涼意。幾年前的我還在鄉下,白天在田野里奔跑,和小夥伴一起,追逐著蝴蝶的身影,夜晚便躺在搖椅上,聽著太太講不同的故事,眺望著月亮的靚影。

鄉下的夜晚沒有城市夜晚時的喧譁,有的只是細微的、來自於大自然的聲音,還有人們的竊竊私語,鄉下的夜晚沒有城市夜晚時連天的燈火,有的只是幾盞孤燈,在每戶人家的門前點亮。

夜晚時分,我們一家吃完飯,便開始準備夜間的納涼,搬起躺椅、拿著涼蓆、端著板凳、抬著小桌,然後準備一把小扇、一碟小吃,在二樓的陽台上擺放好後,便開始了納涼。

小時候的我極喜歡待在太太的身邊,許是因為太太總會給我許許多多的零食的緣故,又許是因為太太總會給我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的緣故,我的父母待我是極為嚴厲的,稍有一些不稱他們心意的事便會對我進行教育,而太太卻很溫和,在我記憶中她從未發過火,在夜間納涼時她常常會給我講些有趣的故事。

夜深了,夕陽的餘暉完全被黑暗吞噬,天空滿是烏雲,一片漆黑,月亮沒有出來,黑暗籠罩著大地。我是極怕黑的,因為母親總是講些令人恐懼的故事給我聽,每當我在一旁因恐懼而瑟瑟發抖時,太太便會伸出手,拍拍我的頭,讓我平靜下來,然後往我的手心放上一顆糖。

我抬起頭看看太太的臉,她的臉上帶著一抹淡淡的笑容,不濃烈,卻直直地滲透進了我的心,她將我拉到她的身邊,帶著笑,對著我講起了故事,從哪吒鬧海到嫦娥奔月,從白雪公主到小紅帽。漸漸地,我忘卻了恐懼,仔細地聽著太太講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就在我不經意間,黑暗的空中已有了一輪明月,照亮了整片天空。

月光灑在了我和太太的身上,照在了太太談笑著的臉上,為她戴上了一層面紗,雖然很多人都說月光淒涼,但我卻絲毫不這樣覺得,我只覺得那月光極為溫暖,它將太太映襯得婉若神明一般。

我抬頭仰望著夜空,它因那明月的緣故,變得光彩奪目,群星環繞著那皎潔的明月,給人們驅散了黑暗,照亮了前方。我的太太啊,她就如同那一輪明月一般,留在我的心底。

如今,太太已不在我的身邊,鄉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唯有那一輪明月,依舊沒有什麼變化,我抬頭凝視著那一輪明月,月光射入窗戶,射入我的心,我想:

我心中的那一輪明月啊,也如同天上那輪明月一般,永遠留在我的心中,不會散去……

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張江集團 孫紫荊

又是一年中秋,合家歡樂的時節,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桌上雜亂地擺著好幾盤菜,自然還有月餅。我看著父母的笑臉,腦中卻浮現著那個蒼老的身影。我凝視著那一輪明月,想起了那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掛在青雲端。”記憶中的那個小姑娘也是這么呵呵地笑著:“奶奶你看,好大的一塊玉盤啊!”而老人的回答卻聽不真切了……

小時候是跟著奶奶長大的,記憶中的奶奶有著一頭花白的頭髮,耀眼得如同明月。那時候的自己總還是個孩子,老愛到處瘋玩,玩得一身臭汗才回來。奶奶見了倒也不惱,在月色下從井裡打了水來給我洗澡。盛夏的時光伴著蟬鳴偷偷地溜走,奶奶的白髮不覺中又添多少。

秋天的落葉悄悄墜落,帶走了一些人與一些回憶。中秋節的時候奶奶備下一桌酒菜,還不忘了放上一些我最愛吃的月餅。然而席間只有我和奶奶的身影。父母外出工作已經兩年了。我陪伴著奶奶守候等待的孤獨。奶奶總是會莫名出神,不知在懷念著誰。同齡的老人一個接一個地離去,奶奶的身邊似乎只剩下我。

“奶奶;你快看!月亮出來了!好大好圓誒!就像……”我偏著頭想了一會兒,“就像一塊白玉盤!”我跳起來,似乎是因為這一發現而歡欣雀躍。奶奶終於也笑了,她把我抱上膝頭,柔聲對我說:“孩子,奶奶教你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望著奶奶寧靜祥和的側臉在月光下更顯清明。心下想著:以後不會再讓奶奶感到孤單。卻不知這個承諾還未來得及兌現就被父母接走,離開了故鄉。

“玉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時至今日我還記得那一桌豐盛的晚餐和奶奶那個時刻眼中的孤寂。她輕輕舉起酒杯,似乎在喃喃自語。那是不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單?問言與誰餐?奶奶,今天是中秋,兒孫不在身旁,您是否更加寂寞?只因您離不了那故鄉的土地。您不肯離開有故人回憶的地方,您堅守著那個地方,堅守著心中孤寂的荒涼。那一輪明月可曾陪伴你走過那么多的日月,那么以後換我們吧。

我回頭對父母說:“明年我們回去過節吧。”父母臉上浮現出一絲詫異,而後又是一片瞭然。“你奶奶……”我凝視著那一輪明月,心裡是奶奶的身影。“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玉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從此以後,不會再讓您“問言與誰餐”。

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黃路學校 季馨雨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我沒有蘇軾那感嘆“閒人”的壓抑苦悶之情。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我唯有與歐陽修有一絲苟同的相思之情。

華燈初上,城市的夜空搖曳著霓虹燈風姿綽約的光彩,月亮只得忍氣吞聲地被俗氣的“繁花”所簇擁。

凝視著那一輪明月,我不禁懷念起那個蚊蟲四處飛的的田邊庭院,上空的那暈淡淡清光。

小時候寄居在外婆家,父母在外工作很少回來帶我,我便也習慣了。每日跟著外公外婆聽著雞鳴起個大早,蹦蹦噠噠地跟在他們身後,挑青菜、餵雞餵鴨、粘桃袋兒,那是讓我覺得最快樂的時光。

夏日的夜晚,我們端著幾個小矮凳,坐在庭院中,乘著涼。外婆把我抱起端坐在她的腿上,將我一搖一搖地來回晃蕩,一句一句地教我唱歌。“搖啊搖,搖啊搖,搖到了外婆橋……”我一字一句地跟著唱,混在外婆悠揚婉轉的歌聲里很是不搭調,但也樂得快活。我望見明月微笑著閉著眼睛,安靜地聽著我們歌唱。

夏夜裡蚊蟲多,時常又沒風,悶熱。我坐在小矮凳上被叮了幾個包,哇哇直叫,跳起來四處亂跑,愣是甩不掉幾隻小蚊子。外公不知從哪裡變來幾頂蒲扇,分我一頂,比我腦袋還大。我這下不鬧騰了,乖乖地坐好,學著外公那一尊活菩薩的樣兒,一扇一扇,將可惡的小蚊子全趕跑了。我咯咯咯地直笑。我望見明月嘴角咧到了眼角邊上,笑嘻嘻地看著我們變把戲。

有時吃過晚飯天色還不太晚,外婆帶著我坐在院子裡。她坐在大搖椅上,擎著老花眼鏡,手裡拿著本童話書。我鑽在她的懷裡,小腦袋伸出老遠地張望著四周的螢火蟲,小手不安分地胡亂抓把。待螢火蟲都飛遠了,便安靜下來晃著腦袋聽外婆講故事。那些長長短短的故事,伴著外婆好聽的嗓音,都一一被我裝進了腦袋兒。我望見明月彎著嘴角,樂呵呵地聽著我們的故事。

而今,那個靜謐祥和的小庭院不見了。父母將我接來與他們同住,外公外婆也拆遷搬進了層層疊起的商品房;那輪會向我微笑的可愛明月不見了,只留有城市上空似與周邊世俗同流合污的那個被染得五顏六色的月亮。

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我想念你們了,那個晚風習習的田邊庭院中的二老,一小。

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進才實驗中學 安子琪

閒暇之餘,我靜靜地倚坐窗前,凝視著那一輪明月,耳邊迴蕩著那支班得瑞《巴格達之星》優美宛轉的鏇律。隨著那一個個音符和那一輪明月。我的心飛到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飛到了伊拉克,飛到了那個戰亂不堪的城市,飛到了那片遭受美軍侵襲的藍天下……

XX年,美國向伊拉克宣戰。從此陣陣空襲警報迴蕩在伊拉克人民耳邊,聲聲炮彈的轟鳴響徹雲霄。伊拉克人民從此生活在槍林彈雨之中。

伊拉克,這個遭受美軍侵襲的地方,有著一個個戰亂的白天,可是到了夜晚,那靜謐的夜空、那清澈的星光、那皎潔的明月給那裡的人們帶來了一丁點的安慰。

那月光純潔透亮,那曲子或抑或揚,象徵著伊拉克戰爭勝利的希望。那月光照耀著伊拉克,溫暖著伊拉克人民的心田,也象徵著他們急切盼望和平的心情。

巴格達的和平之星像被俘虜的使者,被關在敵方的陣營之中,不知何時得以釋放;巴格達的和平之星像那悲傷面容上的微笑,不知何時才會綻放;巴格達的和平之星像被雲朵遮擋了似的,不知何時才能露面。在廣闊無垠的夜空中鑲嵌了繁星無數,可不知那一顆才是伊拉克人民的幸運星。

伊拉克人民此時此刻一定也會仰望星空,凝視著那一輪明月,尋求著自己的天堂。在那裡沒有戰亂,沒有一艘艘轟炸機轟鳴著掠過天空,也沒有槍聲迴蕩在人們的耳畔。在那裡一切都是美好的,給那裡的人們帶來歡樂。

我聆聽著那支曲子,凝視著那輪明月,我默默地為那些在戰亂中喪生的人們感到悲傷,也在為那些飽受戰爭侵害的人們祈福。希望伊拉克人民脫離戰火,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希望同一片藍天下的夥伴們都能過上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

我靜坐在窗前,那輪明月向我映射著溫暖、柔和的光芒,好像在對我微笑,也好似同我一起為伊拉克人民祈禱著。那支曲子已不知不覺在我耳邊播放了一遍又一遍。

就在前不久的XX年12月15日,我在電視上看到了美伊戰爭結束的訊息,伊拉克人民喜悅的表情填充著我的心。我在明月下默默祈禱。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伊拉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凝視那一輪明月

書院中學 九(4)班 張誠傑

明月當空,皓月千里。望明月,意古今,華夏千年之史,泱泱大國,多少英雄豪傑輩出,多少英雄起伏,都予人無限慨嘆!

舉杯邀月,對影三人

一壺酒,一把劍,一路征舞,一路豪飲,一輪皓月當空。舞出一顆大唐的劍膽,飲出一位大唐詩壇的謫仙。曾經豪放浪漫的詩仙發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吶喊,卻終究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於是,李白孤身一人,在月下獨酌。與月共飲,舉杯邀月的浪漫,隱含著大詩人多少無奈與惆悵?

時隔千年,我凝視著空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想要走近謫仙的浪漫情懷,分享他的落寞惆悵!

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蘇軾,中華文壇之首者也。十八歲便面見天子,坐得官位,只為一展心中之雄壯抱負。可自古文人多磨難,蘇東坡還是去了黃州,那一方淒涼之土。但被貶後的蘇軾似是成熟了,不再是以文學之優秀,文筆之老練取悅於人。他的思想更加深邃了,於是乎——《水調歌頭》這一千古佳作盡顯其穩重、悲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訴說,恰似蘇軾去國離鄉之別緒,在心頭。我想,那明月對於蘇軾來說,更是一番大徹大悟吧!

合上語文書,靜靜凝望,那明月悄然灑落一室清輝,讓我慢慢體悟完美與不完美之間的辯證關係,啟示著我對宇宙永恆的思考和人生短暫的喟嘆!

海上明月,天涯此時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是張九齡對這明月訴說著自己心中無盡的思念之情。煙月迷濛,讓人想起玉階下佇立的楚楚佳人,瀰漫著難以名狀的清幽淡愁,構成以一種恬淡婉約的寧靜之美,一種朦朧淒楚的淡雅之美。李白也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蘇軾和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凝望這明月,我突然領悟——月,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情結,是人們不可割捨的情懷!

明月,你就是如此千年萬年,陪伴了多少人啊!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後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於是,便在這無窮無盡的變化中統統消失了,而你卻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恆!

凝視著那一輪明月

上海市川沙中學北校 初三1班 朱靜

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笑。

——題記

不知不覺,又快過年了,父母工作忙,今年又無法回老家了。或許老家不如上海繁華,但我總還是心心念念地想著老家。因為只有老家有著其他地方不會有的記憶和親情。

是夜,圓圓的明月高懸天際,調皮的月光蹦上我的窗台。愣愣地盯著這皎潔的月,月中仿佛有一位老人和一個女孩,思緒瞬間被拉扯。

“奶奶——”

那是我還在老家,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著。老家的夜格外的黑,而月亮卻把天空映得分外的亮。夜晚,明月帶著群星在夜幕中努力地發光。奶奶就坐在竹椅上抱著我,在院子裡乘涼賞月觀星。我躺在奶奶的懷裡,不厭其煩地數著天上的星星,比畫著月亮的形狀。凝視著那一輪明月,我痴痴地問奶奶:“月亮里的嫦娥一定很孤單吧?”

“怎么會呢?有吳剛和玉兔陪她呢!”

“就像爺爺奶奶陪我一樣?”

“嗯,是啊!”

童年的樂趣莫過於此。月光下,依偎在奶奶的懷中與月兒談天。奶奶輕輕地為我搖著扇子,剝著水果。我小小的眼眸中裝著圓圓的明月,而奶奶的雙眸中卻裝滿了小小的我,充盈著那柔柔的愛,那如月色般溫柔的愛。

有次院中賞月,我在奶奶懷中睡著了。奶奶輕手輕腳地將我抱上了床,我就醒了。依稀聽見爺爺對奶奶說““每天都抱著她,你的手難道不酸嗎?”

“呵呵,沒事,她喜歡嘛!”

我輕輕地睜開雙眼,朦朧中仿佛看到奶奶的周身籠著淡淡的月光,那樣的溫馨,那樣的慈祥。

年復一年,我和奶奶一起坐在院子裡,看著天空的那輪明月,我發現月光已悄悄爬上奶奶的鬢角,那是一樣的銀白……

而今,我不能時常回到那闊別已久的故鄉,無法去見見那日益蒼老的奶奶,唯有凝望那一輪似曾相識的明月,任淚橫流。

今夜,明月當空。奶奶,你是否如我一樣在凝視著那一輪明月。我輕輕抹去臉頰肆意流動的淚,堅定地凝望著那一輪明月。奶奶,我一定要回去看您!讓您再陪我數星星,看月亮,讓那一段屬於你我的童年時光不僅僅是回憶!

凝視那輪明月

上海康城學校 唐晨

月,依舊是那輪月,千古未變,然而望月的人卻是一代繼承一代。每當抬頭看著墨藍天空中的那輪月,仿佛什麼都未曾改變。

深秋的晚上,圓月當空,在一些較偏僻的街角,大概是九十點鐘的光景,行人稀疏,空空的大街略顯得空曠冷清,風吹來,微微有些涼意。路燈依舊是昏黃的,遠遠看去,仿佛掩了一層霧。光線灑在地上,不是很明亮但讓人心裡有點暖意。近處有一個中年男子站在餛飩挑兒旁邊,他一邊捏著餛飩,一邊附和著身旁等著吃的客人們說說話,扯扯各家的家常里短。

又過了一會兒,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已經送到飢腸轆轆的人眼前。那大口大口吃著餛飩,又享受著人情的人們圍坐在一張小桌上,雖然彼此都不認識,但此刻他們打破了陌生這條警戒線。各自談論自己的工作,家庭。那時的人們心裡是多么單純啊!他們能與自己只是一面之緣的陌生人談笑風生,談論自己或別人家的大事或小事。甚至沒有人會在意那個站在挑兒旁邊的男子長的怎么樣,來自哪裡。他的存在,只是為了給這些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提供一個小小的交流空間。這冷清的大街似乎也溫暖起來。

可是,現在我們能否依舊看到這樣溫馨的場面呢?事實上,我們是否還記得那樣單純,美好的年代?或許,只有空中那輪明月還記得,也或許,就連它都已經忘記了。很久很久以前,人與人之間沒有很高很高的心牆,沒有很深很深的間隔,那些不會有爾虞我詐的純淨是否曾經存在過都似乎成為了一個問號。

如今,我站在這陽台上,月光還是溫柔地灑下來,我幻想著樓下有那箇中年男子手腳麻利地抱著餛飩,旁邊有閒聊家常的人們,歡樂的笑聲傳進我的耳朵里。那么安詳。一陣涼風襲來,驀然清醒過來。原來我們都被圈禁在一個個大同小異的單元格里,從前的美好再也沒有存在的痕跡了。只有那亘古不變的月,還是安靜地掛在那,冷眼看著世人的改變。當日出前第一道陽光刺破永恆的黑暗,那朦朧的薄霧可是明月流下的哀嘆之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