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

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寫道:“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直白一點說,就是要想成為生活的勇者,就要直面苦難。

在苦難面前,史鐵生揚起了高貴的頭,他失去了雙腿,在他本應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年華。他也曾消極度日,甚至不止一次地想到過面對死亡,但最終,他選擇了直面苦難。

是母親的離世,帶給他直面苦難的勇氣。母親被救護車帶走前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和殘疾的兒子~~~~~”

母親的心意,他瞭然於心,那是希望她和妹妹好好地活下去,他不能辜負母親的希望。

痛定思痛,他選擇了打起精神,直面苦難。直面苦難,他在妹妹 的陪伴下來到北海,赴母親的生前之約;直面苦難,他寫出了令無數讀者感動地落淚的《我與地壇》。他對生死的參悟,也成了更多人直面苦難的精神依託。

有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須分辨,是在那一層面說此話:是生存的策略,還是價值哲學?若是後者,我則要說,這是懦弱,是生命之旗的倒下。如果不能直面苦難,將永遠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永遠無法成為生活的強者!

但我們不應將受難視得俗世成功的手段。有時受難只是短暫的,意志薄弱者咬咬牙也能堅持,在苦盡甘來的誘惑下挺過苦難。但這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當苦難以無以反抗的方式襲來,人於此時還能頂天立地,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不僅僅是在直面苦難,更實在直面對苦難的恐懼。這是比直面苦難更偉大的自期。

不經歷苦難,就體會不到風雨後的陽光燦爛;沒有苦難的永存,就沒有人類對幸福的永久追求。因此,讓我們成為勇者吧,直面苦難,披荊斬棘,在無路燈荒原踩出一條通往光明之路。

讓我們以一棵樹的姿態直面苦難,一面紮根土壤,一面面向陽光,綻放一世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