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魂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題記

我向來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春去秋來的千百種名花爭奇鬥豔,唯獨松、竹、梅被冠以“歲寒三友”的美名呢?

梅,它在風雪紛飛的嚴冬斗雪而開,往往是在茫茫雪野里發現它的身影,尋著一縷清香,爾後,輕輕踏著雪野里殷紅的梅瓣,直到見到一棵孤傲的梅。那時的它婉約、雅致,宛如一個清麗脫俗的女子,婷婷立在蒼茫的白雪間,如此嫵媚卻不失冷傲。它冰枝淡綠,疏影清雅,香氣宜人,高風亮節,使得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可是沒有憐憫,絕對沒有——只因為它顯現出的不屈。漫步於潔白無暇的雪地上,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敷滿了嶙峋亂枝,點點梅紅竟也甘願默守著貧瘠,在冰天雪地里錯落有致地張揚著青春,以一地“零落成泥碾做塵,只有香如故”的滄桑笑看日升月落。為什麼人們常常對這種遠不及玫瑰百合那樣華麗嬌艷的花兒讚賞有加?為什麼遠至大唐詞人陸游,近有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導人毛澤東竟會鍾愛如此不起眼的梅,都不禁佇立於寒冷的雪野中為之傾心,而寫下千古絕筆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中的謎團在緩緩揭開。人們讚美梅,欽佩梅,在時光的流轉、歷史的更迭中,它已然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昭示著中華民族的精魂。它的不屈不饒感染著無數中華兒女,那種咬牙堅持到初春前夕,才會綻放出萬般嬌態的堅毅品質不正是中華兒女的寫照嗎?

他們也同樣頑強不屈,為國爭光。古往今來,多少英雄好兒女不正詮釋著這樣的品質嗎?憤然投身汨羅的屈原;勇斗日寇的戚繼光;抗日戰爭中的少年英雄雨來;在國民黨的屠刀下臨危不懼的劉胡蘭;到現在玉樹地震中捨生忘死的救援部隊官兵;因無私奉獻感動中國的洪戰輝……哪一個身上不具有梅一樣高貴的靈魂呢?他們為了讓人民平安吉祥,讓祖國繁榮昌盛,甘願獻出寶貴年華乃至生命,雖幾經磨難和坎坷卻始終堅守心中的信念,不正和傲雪凌霜的梅一樣么?

是嗬,在他們的身上,我們都見得到梅的影子;在梅的身上,我們也同樣能夠看到他們的影子。再比如錢學森爺爺,他曾經去美國留學,是一位聞名遐邇的科學家,在那裡他會有雄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終日思夜想著自己的故鄉,正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最後,他毅然衝破重重阻撓回到了家,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書寫了絢麗精彩的篇章。如果不是有著梅的精神,錢學森爺爺怎能突破層層難關,最終回到祖國的懷抱,報效祖國呢?炎黃子孫們之所以會偏愛不怎起眼的梅,正是因為中華民族身上閃爍著梅一樣的精神光華。這與革命烈士鮮血顏色一樣的梅,用它那迎雪怒放的不屈和堅毅光照千秋。

當春回大地、百花爭艷、鶯歌燕舞之時,它卻兀自飄零,化成了一灘泥,來充盈肥沃的土地,只有殘留的余香蕩漾在我們的心間,讓我們心生敬意,不覺吟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