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考場作文13篇:我發現了……

四年級下冊考場作文13篇:我發現了……

我發現了貓的秘密

陳諾

在一個晚上,我和姐姐在院子裡玩捉迷藏。

輪到我躲時,我跑到偏僻一點的石梯處,正當我得意姐姐不會找到這裡時,卻發現這裡連一盞燈都沒有。我不安地四處張望著,突然發現角落裡有一雙幽綠色的眼睛盯著我。我嚇了一跳,再也不敢在這待上一秒,一邊飛快地跑出石梯處,一邊大喊:“姐姐,有綠色的眼睛盯著我!”正在找我的姐姐走過來,好奇地問:“怎么了,發生什麼事了?”於是,我就將事情的經過告訴姐姐。姐姐聽完後,拉著我來到石梯處一看,頓時笑了,說:“這就是我們白天經常看見的那隻貓啊。”“可白天它的眼睛沒這么亮啊?”我不解地問。姐姐回答說:“因為貓的眼睛瞳孔深處有一層薄膜,它能把收集到的光反射出去。”原來如此,我點點頭。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晚上,我從姐姐的話中知道了“綠色眼睛”的秘密。

(本文神態、動作描寫很生動!語言描寫符合人物特點。請你找一找文中描寫神態的詞語。)

我發現了小雞愛吃小石子

鄒雅婷

我十分喜歡小雞,可是你絕對不知道,我竟然無意中發現了小雞愛吃小石子。

那天,我正無聊地坐在奶奶家的沙發上看電視。突然,一隻雞大叫起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出奶奶家,來到院子裡,看見一隻小雞在吃小石子,便大喊起來:“呀,奶奶,快來,有一隻小雞在吃小石子,它會死的。”路過的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著我,奶奶快步走了過來,以為出了什麼事。我對奶奶說:“奶奶,這些小雞都在吃小石子,它們會噎死的。”我緊張地看著奶奶。可奶奶笑了,她摸著我的頭,微笑著對我說:“小雞都會吃小石子,它們不會死,因為它們沒有牙齒,吃下去的食物消化不了,只有吃小石子它們才能把食物磨碎,消化掉。”我將信將疑地找來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翻了翻,找到了小雞為什麼愛吃小石子,真的跟奶奶說的一模一樣,奶奶的知識真是豐富,我一定要向奶奶學習。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愛觀察,多問,多思考,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和上文一樣,神態描寫使得文章很生動,將情境再現讀者眼前。也請你找找文中描寫神態的詞語。)

我發現了

吳柯軒

去年九月,我的家裡買來了兩隻可愛的小鳥,分別是一隻雄鳥和一隻雌鳥。

有一天早上,我去籠子邊觀察小鳥,發現:那隻雄鳥居然愛“臭美”!它先把自己的嘴巴沾一點水,均勻地灑在身體的各個地方,接著抖一抖身上的水,最後又用嘴巴把身子上的羽毛梳理乾淨。它抬起了頭,仿佛在驕傲地對我說:“哈哈,我很漂亮吧!”

過了一兩天,我又來看望我的小鳥。我驚奇地發現:小鳥會為自己找事做。它無聊的時候,有時會飛來飛去,有時會獨自“盪鞦韆”,有時會吃東西,還有時會閉眼小睡片刻,幾分鐘後,它就會醒來。

小鳥有很多特點,但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怕人。有一次,我的家裡買來了一些菠菜。聽媽 媽說,小鳥最喜歡吃菠菜葉了,於是,我拿了一片菠菜葉,放在鳥籠上,說:“小鳥,吃吧!”萬萬沒想到的是,小鳥連吃都沒吃一口,就都飛走了。我迷惑不解地想:它們怎么不吃呢?難道它們怕人嗎?於是,我拿了一根鐵絲將菠菜葉吊在了籠子裡,便站在了沙發後面,觀察著小鳥的一舉一動。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兩隻小鳥先是看了看周圍有沒有人,確定安全後,便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菠菜葉。

通過這次觀察,我不僅發現了許許多多小鳥的特點,而且真正地體會到了觀察帶來的樂趣。

(突出了“觀察”所得,字裡行間表達出了“快樂”。條理清楚,語句通順。)

我發現了……

呂佳璇

最近,班上都流行起了抓蝸牛,何旖晨還把她的蝸牛交給我“領養”呢。可我卻從來不敢抓蝸牛,因為——實在太髒了!儘管如此,我還是對這肉嘟嘟的,整天背著殼的小傢伙很感興趣。

一天下午的自習課上,我趴在汪智健桌上觀察蝸牛。這隻蝸牛不知是向萬雲輝借的,還是萬雲輝送給他的。說是觀察,其實就是看看。一半是出於興趣,一半是要應付當天的作文——找素材。不過,我仔仔細細地看了一會兒,還是看到了蝸牛那像兩個小球似的眼睛。蝸牛的眼睛黑黑的,很小,小得像……像什麼呢?我也無法形容。

我突然想起了我的《英才教程》上有一篇關於蝸牛的作文,裡面提到了蝸牛的兩對觸角……“但是,文章中一直沒有提到蝸牛下面的觸角。那蝸牛下面的那對短觸角有什麼作用呢?我想。問了問同學,他們都不知道,我便決定回家查資料。

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我《百科全書》。原來,蝸牛下面的那對短觸角是可以聞到氣味的,如果切斷蝸牛的觸角,蝸牛就聞不到氣味了。原來,蝸牛下面的那對短觸角是它的“鼻子”啊!

(本文的特點是抓住心理活動來寫!文中的描寫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愛想愛問善發現。)

我發現了……

戈丹陽

一天,我上了一節科學課,想知道蝸牛的眼睛在哪裡。於是,我們捉了幾隻蝸牛進了實驗室。

我們拿著蝸牛放在一個小瓶子裡做觀察。先是拿放大鏡對著第一個懷疑對象——嘴巴旁邊的部位。我們用菜葉把蝸牛誘得張開嘴巴,然後讓它“得逞”,並用放大鏡對著旁邊仔細觀察,看了一遍又一遍,沒有任何蛛絲馬跡。第一個實驗沒有成功,失敗了。

我們深度觀察,發現它們吃東西時會觸角碰觸角,所以我們第二個懷疑對象是觸角旁邊的部位。我們用手輕輕一碰,發現會縮進來又伸出去。於是,我們又用放大鏡對著觸角一照。我驚奇地發現,觸角頂端有兩個小黑點,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覆觀察,確定那就是眼睛。第二個實驗發現了眼睛,成功了。

經過我們的努力,終於發現了蝸牛的眼睛。我想: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有發現就是偉大的。

(一篇很理性的觀察作文,抓住了觀察時的動作來寫。結尾的“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有發現就是偉大的”可以成為勵志座右銘。)

我發現了蝸牛的秘密

徐子洛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就發現了蝸牛的秘密。

那天,幾個男同學送了我一隻蝸牛。我立刻找了幾片樹葉來,把這些樹葉放在我精心製作的盒子裡,再把蝸牛放進了盒子裡。我便盯著蝸牛不放,看著看著,我發現蝸牛每次爬行的時候都會留下一些液體,我覺得很奇怪。(奇怪什麼?)

想到這,我就開始了試驗,又去抓了一隻蝸牛。可是,很奇怪這隻蝸牛爬行的時候不會留下液體。

我又想:哪只蝸牛會爬得快些呢?我把這兩隻蝸牛放在一起,一比,才發現爬行時有液體的爬得比較快。正在我迷惑不解的時候,哥哥告訴我,蝸牛留下的液體可以增加蝸牛爬行的速度,噢,原來是這樣喲。

這次的發現讓我又學到了一個新知識,真棒!

(觀察時有所思才會有所發現,小作者緊緊抓住自己的心理活動展開敘述。首尾呼應,表達出發現的快樂。)

我發現了

楊欣柔

每到夏天,同學們就會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去捉蝸牛。

有一天,我捉到幾隻蝸牛,看了一下,心想:蝸牛的眼睛在哪裡呢?我怎么沒有看見?上課了,我沒有心思聽講,心裡一直想著這件事,一直等到放學回家。

回到家裡,我把一隻蝸牛放在手上,拿來一片菜葉給它吃。在它津津有味地吃菜葉的時候,我來找它的眼睛。我一直以為它的眼睛在它的殼旁邊的肉上。可是,我仔細看了許久,直到等它吃完了菜葉,還是沒有看見它的眼睛,才知道它的眼睛不是在它殼旁邊的肉上。

我又給它吃菜葉,這次觀察的是它的觸角。不一會兒 ,我看見了它的觸角頂部有兩個圓圓的小球,像眼珠似的。我拿來放大鏡,對著左看看右看看,真的是蝸牛的眼睛。我又在網上查了查,不出所料,蝸牛的眼睛真的是長在觸角上面的。

通過這次觀察,讓我知道了蝸牛的眼睛是長在觸角上面的,還讓我知道了:只要用心觀察,動手實驗,查找資料,就能知道你想要的答案。

(在觀察中有所發現,得出啟示,並能夠清楚地表達出來,不錯!)

我發現了樹葉的秘密

丁宜君

有一天,上作文課,王老師讓我們在同一棵樹上的樹葉里找出大小、顏色和斑點完全相同的樹葉。

不過一會兒,同學們就紛紛討論起來。有的說:“沒有一樣的樹葉,這是大自然的規律。”還有的說:“可能。”我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我找呀找,終於找出了兩片大小、斑點一模一樣的。我連忙把樹葉給老師看。老師反問我:“你看,這大小,哪裡一樣了?”我看著樹葉,把它們放在了桌上。

看看周圍的同學們都在找著,我又開始了找葉子行動。這次我又找到了兩片斑點、大小一樣的,剛想給老師看。只聽老師說:“不要找了,沒有一樣的樹葉。”我心想:“沒有還要我們找。”老師面帶微笑地說:“不但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也沒有一樣的花、魚、草等。”

通過這次作文課上,我知道了沒有一樣的東西。根據這個道理人們想出了很多種破案方法,比如:dna指紋破案、腳印破案等。

大自然真奇妙。

(由發現樹葉的秘密,進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這一發現過程,主要是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來表達出來的,使得文章具體生動。)

我發現了……

邢露齡

每當我看見我家院子裡的小螞蟻在洞口進去出來時,我就想這樣一個問題:螞蟻的洞裡很黑,它們是怎么找到進去出來的路呢?

周日,我活捉了幾隻螞蟻用膠水粘在紙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發現他們頭頂上長著一對觸角。我想的問題會不會和這個有關呢?我做了下面這一個試驗。

我將一些糖放在紙上,將一些麵包屑灑在離紙不遠的地上,把三隻螞蟻中的兩隻剪去觸角,並把它們都放在紙上。不一會兒,那只有觸角的螞蟻站起來晃晃觸角,徑直向糖走去。而那兩隻沒有觸角的螞蟻卻像沒頭蒼蠅一樣,瞎轉了幾十圈,對糖好像無動於衷。我用手將他們放在糖上時,他們卻貪婪的吃了起來。經過以上試驗可以證明:螞蟻的觸角充當鼻子、眼睛的作用。我真是高興得不得了。

突然我又發現有一隊螞蟻整整齊齊的向麵包屑走過去。這又是為什麼呢?我跑到屋裡去查百科全書。“第398頁……”有了!哈,原來螞蟻的尾部有一個特殊淋巴腺,能分泌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別的螞蟻也能用觸角感知化學物的作用:“有危險!”“有食物,快過來!”等等,所以也稱作“氣味長廊”。

哇噻!原來螞蟻有著么多奧妙啊!

(觀察得很細緻,描寫得很生動。對小螞蟻的動作描寫很形象,全文表達出了小作者發現的快樂。)

我發現……

裘振宇

我發現螞蟻不怕摔,而怕火、水。如果你們不信,就聽我說說我觀察的發現吧。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從美夢中醒來,一睜開雙眼就看見有一隊螞蟻從房頂走過。(從房頂?天花板嗎?怎么爬?)我一看趕緊穿上衣服跟著它們走,只見它們走到陽台上的洞裡去了。我看了心想:“如果家裡有螞蟻巢的話,我的零食就泡湯了。”於是我找了點東西把小隊螞蟻引出來,隨後把它們往地上死命地扔。我把牌翻開(牌從何而來?前面沒有交代,很突然!)它們居然沒死,我一氣之下把它們扔進我家燒水的爐子裡,然後用一大杯水倒進了它們的巢穴里,隨後有一大群螞蟻屍體魚貫而出,我看了趕緊把它們弄起來扔進桶里。

哈哈,我得到不管是什麼東西都有弱點的啟示。

(這個發現與眾不同!但是敘述時,前後銜接不暢,描寫中有令人費解之處,請反覆讀讀,找出問題,認真修改修改。)

怎么都摔不死的螞蟻

熊俊哲

今天陽光明媚,我寫完了作業來陽台看風景。轉頭,我看見了一排螞蟻,朝著燒鴨的方向爬去。“啊,難道它們是來搶我的燒鴨?想搶我的燒鴨想都別想,看我摔死你。”我在心裡叫著。我估計第一隻大頭螞蟻是它們的大王。我抓起大螞蟻,跳起來瞬間把大頭螞蟻摔下來,我哈哈大笑:“死了吧!”我往下看了看大頭螞蟻,它居然又站起來繼續爬到隊伍的前面帶頭。我心想:難道我摔的力度不夠大,站的不夠高。我拿了一凳子站在上面,又抓起大頭螞蟻死勁摔,它竟然還沒死,太神奇了!

妹妹來了,她畫了一張春天的畫。突然風一吹,妹妹畫就吹到了地上。我忽然想到,螞蟻的骨頭是不是很軟呢?我經過反覆地摔大頭螞蟻,都沒摔死,我終於知道螞蟻的骨頭很軟。我是不是很聰明呀!我要把它告訴爸爸和媽 媽。

這讓我知道了,螞蟻為什麼摔不死的秘密。我以後一定要多觀察動物,發現更多的秘密。

(螞蟻摔不死是因為骨頭軟嗎?我查了資料,不是這樣說的。另:螞蟻沒有骨頭的喔!)

(觀察細緻,抓住了自己的心理活動來描寫,文章很生動。只是觀察後得到的啟示似乎有問題,請再確定一下。)

我發現了……

徐歡

我讀過一本書上說一位登山運動員在登山時因雪崩被埋在雪中,幾十年後被另一支登山隊發現,送進醫院解凍,經過一系列的精心治療,這位登山運動員竟然奇蹟般地復活了!

一個周末,我閒著沒事幹,就想凍幾隻小動物,看看會不會凍死。家裡沒養什麼小動物,該凍什麼好呢?對,門外不是有很多螞蟻嗎?

我便拿勺從冰櫃里弄點兒冰到碗裡,再到門外捉了幾隻螞蟻到碗裡,突然它們捲成一團兒,一動不動的,像是沒有了生命力一樣。過了一會兒,我把它們用針挑出來放在紙上,忽然一隻螞蟻動了又不動了。我想我是不是眼花了,不,它們真的在動,一個個不再卷著身子了,慢慢的動了起來。我想這太不可思議了,被凍了這么久,而且螞蟻又這么弱小怎么就不怕凍呢?

我在網上查了查,原來螞蟻不怕凍的原因是在冰冷的環境中就會熟睡。

(是這樣的嗎?螞蟻在冰冷的環境中就會熟睡?)

(觀察過程中的動作、心理活動描寫很生動,只是這觀察後的新發現是科學的嗎?我沒有找到,請再次確定一下。)

樹葉的啟示

塗雅婷

星期天,我寫完作業正無聊的時候,媽 媽見了對我說:“下去幫我摘一簇樹葉上來好嗎?”我爽快的答應了,摘完樹葉後我有迅速的跑了上來。我好奇地問:“您要這么多樹葉幹嘛?”媽 媽說:“我交給你一個任務,你能找出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而且斑點也要一樣。”於是我來到陽台認真地找了起來。

我找了個老半天也沒找出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正在我發愁的時候。突然我眼前一亮,發現了兩片似乎相同的樹葉。拿給媽 媽一看,她卻說:“顏色一個深一個淺。”我回到陽台又開始找了起來,找了十幾分鐘也沒找出。“任務失敗”我垂頭喪氣地走到媽 媽跟前說:“我找不到。”媽 媽笑了笑說:“其實世界上沒有一樣的樹葉。”我並不知道媽 媽為什麼要我找樹葉。不過,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