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鎮遊記

天氣  陰  竹鎮之行只是我和媽媽昨晚在車上臨時決定,嘿嘿,就喜歡這種說走就走的風格。沒有過多的想法與所謂的攻略,簡單的只有一個目的:到大自然中走走。早上八點整出門,比計畫延遲了一個小時,原因是:媽媽想讓我多睡一會。好在天公作美,原來太陽還抓狂大笑的臉,轉眼藏到了雲里,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天氣出行應該是比較理想的。路過超市,媽媽花了約10分鐘去買了些飲品,把車載冰櫃填得滿滿,哈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切都預示著一天的好兆頭!說起竹鎮,我也是昨晚才聽媽媽說起這個名字,在我記憶庫里沒有這個詞組。說起時已太晚,沒來及多少了解,只知道要有一次出行,還是自駕行,這就足夠了! 車上媽媽開始跟我大致講了一下竹鎮,我才知道:竹鎮位於六合區西北,歷史悠久,古名士林,因“其地習儒術,多仕宦”,由此得名。南宋時期,大將韓世忠追擊金兵,金國元帥金兀朮帳下一女愛將戰死,葬於古鎮街東,栽植紫竹林以為標記,故改稱竹墩。後為避南宋趙紅色聖地,再然來就改名為竹鎮了。1939年8月,新四軍抗日名將羅炳輝、方毅等率部入駐竹鎮一帶,開闢抗日根據地,此後,劉少奇、吳學謙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過。神秘的竹鎮在我的眼前又多了層敬意。 我們從二橋高速到六合區一路順利,可是進了六合城後媽媽說下一步不知該咋走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聽媽媽這樣說,我的心不禁打起了鼓。按著媽媽腦袋大致的判斷,我們要往城西走。中途紅綠燈處我們問了旁邊一輛計程車司機,這下讓媽媽的無頭緒變得清晰起來。司機哥哥的熱心指路讓我們一點彎路沒走,節省了不時間,在此表示感謝之餘,也讓我感覺到這裡人的可愛。為了回來時我們不要走錯路,我當起了現場地圖制繪家,媽媽開車,我就繪製地圖,哈哈,我們可是絕佳褡檔呀。 計畫中第一站是桃花島。圖片 桃花島,這個季節當然不是來看桃花啦,今天我們是要來體驗“悟空”摘桃之樂,末進桃園,已被路旁紅艷的桃兒激動起來,一陣風吹過,特有的桃香氣浸入鼻內,更是勾的我垂涎欲滴。進入桃園基地,我們停好車,買好票,坐上園內的車直奔山頂桃園採摘區。行駛間,通過和身旁的司機哥哥簡單了解到了:這片桃有10000畝,水蜜桃、脆桃、柚桃等應有盡有。 終於可以自由摘桃啦,車一停穩,我就竄下了車,可當我看到到處都是桃樹和綴得滿滿的鮮桃時,竟不知從何下手了。用驚艷形容這片桃園和這些“仙桃”,用痴醉形容我那瞬的呆滯,也許是些誇張,可那一瞬的觸動沒有更好的詞語表達。就這神遊的一下,旁邊的遊客已開始在品嘗桃子了,有的用刀削,有的用刨子刨,還有的用勺子刮,看來他們都是有備而來,我和媽媽啥也沒有,只能看著他們吃得歡的樣子而在一旁傻笑,看來做功課和不做功課提腿就走的就是不一樣呀。

媽媽,這個桃子好紅呀,我興奮地喊到,說時遲那時快,我已伸手準備去摘。“別動,讓我來拍一張”,“卡嚓”就是旁邊的這張啦。我摘下紅桃,是軟軟的,我學著旁邊的奶奶樣子,用手輕輕地去撕桃皮,咦,沒想到很容易就剝去了呢,嘿嘿,咬一口再說,哎,口味一般,沒有預想的甜,失落呀。有句話好象這樣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嗯,好象有點過喲!不過真得很失望呢,外表好的東西還真得不一定就是好東西呢。“我們去試試那邊的脆桃吧!”媽媽發表提議了。“好呀,好呀,我最愛吃脆桃了。”我高聲附和著。可看著圍著溝渠我犯愁了:“這可怎么過呢?”我疑惑地望著媽媽。“別急,跟我來。”我跟著媽往稍高一點的地段走去,果然可以順利進入了。媽媽說:別看那小小的溝渠,那可是保證桃園走水之用的呢。有了它,桃園才不會被積水淹壞,桃樹幹的時候,還可以引水過來。我愰然明白了,感嘆:生活中真是處處見學問呀。 脆桃區的桃子要比桃園的其他桃子都要顯得大多了,一看就讓人喜歡不已,我摘了一個大傢伙,高聲呼著,媽媽,看我摘了一個“桃王”,“看我們摘得才大呢”旁邊的一個小女孩拌抖著手中的提袋顯擺著,我湊過去一看,哇,比我的大多了,我趕忙把攥桃的手背到了身後。“不尋到桃王非好漢”我在心裡較起勁來,於是我在桃林里穿梭起來,急得媽媽在後直叫:慢點。幾經周折,我終於收集了一袋大傢伙,我也累了,  到路邊準備休息一下,一位好心的阿姨借給我一把小刀說:到了桃園哪有不品桃之理。媽媽幫我削了一個大桃,吸取上面之教訓,我咬了一小口,嘿 嘿,這個好吃,我對媽媽說,這個桃脆還有點甜。“啊,你們摘的桃可真大呀!”一個小男孩說,一下子我的桃子變成了香餑餑,一群人過來看,問在哪摘的,看們他們跑進我摘過那片桃園,我得意地笑了。一陣山風吹過,突然我感覺臉上手上都有點痒痒的,我用手撓,媽媽不讓,說是沾上桃毛了,用水洗洗就好了,可是那種癢可真不好受,當媽媽提議再去摘點的時侯,我卻再也不願進桃林里去了。媽媽笑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了。 跟著車下了山,第二站“止馬嶺”。如果說到止馬嶺原本是想浸泡天然氧吧,感受原始森林氣息,倒不如說我們是實實在在地進行了一次叢林冒險。車按著路標行駛在去止馬嶺的路上,由於我們的疏忽,我們竟然開進了冬棗基地,空曠的山谷,一輛車,兩個人,一片棗林。媽媽問我,怕不?我說有你在就不怕!我問媽媽,怕不?媽媽說:有你在就不怕!哈哈,我們恣意笑著。車繼續前進,這次我們小心多了,“歡迎您進入止馬嶺風景區”,嘿嘿,功夫不負有心人呀。我們沿著山路開始盤沿,由於山路窄而希有人車,加上路標不清,有幾次媽媽打起了退堂鼓,在我的“慫恿”下,我們一直勇往向前,有時突然就沒有路了,看著媽媽在崎嶇很窄的山路上調車頭,我故作鎮定說些笑話,媽媽說我是:初生牛犢一不怕虎,其實她哪裡知道我手心都捏出一把汗了。“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空氣.......路段好走時,媽媽就唱起了歌。“火山石”這是我們進入止馬嶺第一個想搜尋的目標,終於看到了,我仿佛看到火山噴發,岩漿灌串這些石塊而出的場景。在這稀有人煙的山林里,我和媽媽有個約定,不可離車十步之遙,所以我們只是簡單拍照,稍作停留,大多數都是在車上遊覽。不過我還是悄悄地下車帶了一小塊火山石回來作為紀念。 止馬嶺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池杉林覺得也許另一條道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嘿嘿,我們看到了鱉頭島,你們看了”。樹生水中,高聳翠直,鳥嬉樹上,婉轉輕鳴。在這裡我們情不自禁地停留了很長一段一時間,也打破了離車十步的約定,因為從哪一面看這片池杉都有不同美的感受。想像背倚青山異樹,前有清池水杉,間隙鳥舞蟬和。一車,一大一小兩人,寧靜中不乏和諧韻美。我只能和媽媽說:有機會我還要來這裡。 沿著池杉的路,我們一路向下,就到來時的止馬嶺景點大門,正好是個閉合的圓——可真是圓圓滿滿呀。出了止馬嶺,媽媽提議先去吃飯,我卻極力要求趁興遊玩。再說一路我也沒忘了給肚子加餐,一點也不餓。於是我們就直奔大泉湖。旅行的最佳美感有時恰恰就在去旅行地的路上。按著提示我們可以沿西部幹線直達大泉湖,可我們圖中的這個魚翁象不象雕塑?其實他是一個垂釣愛好者,而且大有“怕得魚驚不應人”呢。其實鱉頭島近看沒有什麼,只是供人垂釣或者觀賞湖景的一塊地而已,通往的路卻也時有泥濘不斷。但從遠處看來卻真似一隻老鱉漂游在湖上呢。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吧。 百年樟樹,當然要一睹為快啦。意外的是在百年香樟樹後的一條小徑盡頭我們又看到了一片立於大泉湖淺水區裡的池杉。題歸正傳,來大泉湖還是要到主壩上去看看。在這裡有些工程還在施工,我們同工人簡單地聊了一下,知道了大泉湖是一個人工湖,大約修建著1950年左右。 

出了大泉湖我們到了革命李雲龍紀念雕相處,感受了革命者的正能量與勇英氣概。沿路直下我們就到了竹鎮的鎮中心。小街道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倒也少了都市的喧鬧,也不失一種和諧。途經革命抗日民主政府舊址遠觀了一下。出了竹鎮,我們就直奔六合城區,按我的提議我得到城裡補一下肚子虧空——吃牛排。哈哈,期待下一個快樂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