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

周嘉雯

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茨威格到他家做客。這時,他發現一個作品不完美,便忘記了還有客人。羅丹如痴如醉,一連個把小時在與雕像打交道。他忘我的精神讓茨威格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貫注。

今天我們學習了《全神貫注》這篇佳作,懂得了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思考的道理。

我愛看書,有時還會在深夜閱讀。在讀《三國演義》時,我能想像出當時“赤壁大戰”時紅火的一片船,以及士兵們大聲的呼喊;在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播放出海倫.凱勒從小到大的經歷,好像我就是一個盲人,我就是海倫.凱勒。每當這時候,我就會忘記一切,任何聲音都會隔絕於我耳外。全神貫注對於我看書來說是輕而易舉,我也會沉醉在濃濃的油墨香中。

可對於彈琴我總不能陶醉在美好、美妙的音樂中,總是想要睡覺、睡覺,還是睡覺。從羅丹身上學會了全神貫注,從今往後,我一定要在學琴上也全神貫注地流淌出美好的音符。

一切皆有可能,從今天起,我對待每一件事都要一絲不苟、全神貫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