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遐思

武梅安徽省淮南市高皇中學

都說六月天孩兒臉,可此時已是冬季,天氣仍然是說變就變。這不,昨晚出去散步的時候,月亮還在跟街上的各色霓虹燈爭寵,可半夜裡,竟然下起雨來。

睡夢中,被淅淅瀝瀝的雨聲驚醒,竟然失眠了。索性披衣坐起,閉了睡,靜聽雨聲。竟也聽出別樣的意蘊。那打在遮陽篷上的,噼噼啪啪,無韻無律,像一個剛學打擊樂的孩子敲出的雜亂節奏,倒也不乏歡快。後窗外那叢芭蕉,已不再鮮活,葉枯了,莖軟了,雨落其上,已聽不出那首廣東名曲《雨打芭蕉》所展現的暢快,急切,熱烈,活潑,倒有幾分“雨打芭蕉葉帶愁”的滄桑。還有一些雨,柔弱了些,被風扯成了凌亂的絲,在風中飄遙著,發出渺遠幽遠的無助的掙扎和啜泣。聽著聽著,我的思緒也隨雨聲飄遠,與聽雨有關的童年記憶,蘇生於腦海,甜甜的、柔柔的,又有些苦澀。

小時候,我的性格,就有些與別的孩子不同。別的孩子喜歡熱鬧,我偏偏喜歡安靜;別的孩子喜歡艷陽高照,爽手利腳的晴天,而我偏偏喜歡下雨。因為一下雨,我便不需要出去割草,放牛,或是揀柴,除草,而可以安心地在家裡讀小人書。我最驚喜於晚上還是響晴的天,半夜裡卻聽到淅淅瀝瀝,或是嘩嘩啦啦的雨聲。那時的雨聲,對我來說,就是最美妙、最動聽的音樂。

可我小時候有的兩次挨打,都是因為夜半雨聲。

那一年麥收季節,午後打了一場的麥子,晚飯後,父親頂著月亮揚乾淨了,堆在場上,準備第二天攤開了曬乾歸倉。不想半夜卻起了雷陣雨。搶場如救火,父母被雷聲驚醒,急忙拿巴斗、麻袋和遮雨布,喊我和弟弟也起來搶場。我倒反應很快,一骨碌爬起來,卻因為高興,扯著嗓子叫了一聲:“下雨了,太好了!”。莊稼人在收割季節,是最怕半夜起雨的,一是怕雨淋了到手的糧食,又影響了收割進度。更麻煩的是,下一場雨,那打穀的場就得重做,非常麻煩。我這一嗓子,自然氣壞了父母。父親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顧不得罵我,就奔上場了;母親則狠狠地甩了我一巴掌,也奔上場去。現在想起來,我的左臉似乎還熱呢,不是痛,而是羞愧。

還有一次,應是四年級的暑假。一天,我從同學那借到了一本珍貴的長篇小說《歐陽海之歌》,書中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歐陽海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我。那夜,我讀到很晚才入睡。剛睡沒多久,就被噼噼啪啪的雨聲驚醒了,又起來接著讀。暑假正是秧苗旺長時期,不管天陰天晴,都不誤父母下田薅秧。早飯自然由我來做,父母乾到八點多鐘活,才回來吃早飯。那天,母親臨走的時候,就喊我起床做飯,我答應著,可很快又沉迷於書中,再加上漱漱的雨聲,遮住了外面的動靜,我便把做早飯的事忘到九霄雲外去了。直到聽見父母從田裡回來的聲音,我才知道壞事了。那一天,父親第一次打了我。我沒有哭,心中充滿了愧疚。

但一味地喜歡下雨,卻一直持續到少年時期,那時我漸漸理解了父母的艱辛。後來想,和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比,我的喜愛,是多么的自私和渺小。